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打破服務業領域行政壟斷

http://www.CRNTT.com   2014-12-17 09:12:18  


  中評社北京12月17日訊/今年以來,中央啟動了多個領域的改革。從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到十八屆四中全會部署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在改革思路上更為凸顯歷史自覺、歷史擔當。

  上海證券報發表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文章表示,今年的改革在多個方面有突出亮點。一是抓住了中國經濟生活中的重大問題,例如著力推進政府與市場關係的改革,力度比以往都大,思路比以往更清晰,實踐效果比以往更好;二是解決社會反映比較突出的一些問題,比如社會上對國企高管薪酬議論很多,中央果斷採取措施調整國企高管的薪酬,這是一個階段性的措施,以後將逐步完善;三是有關民生方面的改革取得重要進展,比如戶籍制度改革,讓農民工成為歷史開始逐步變為現實,2020年中國的人口城鎮化率有望達到52%左右。社會保障制度改革,中央進一步明確以增強公平性、適應流動性、保證可持續性為重點,統籌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

  文章分析,總體來說,在歷史轉折時期,今年是改革思路取得重大突破的關鍵一年,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簡政放權,深化行政體制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抓住了“牛鼻子”,有利於經濟健康發展,使後續改革順暢推進。有中央媒體稱,簡政放權是2014年行政體制改革最大的亮點。統計顯示,簡政放權改革推行一年多來,先後有632項行政審批事項被取消和下放。放權的力度有多大,如何放權,如何通過放權來走向權力清單、負面清單的管理等,這些都是需要深入研究和總結的重點。從改革實踐看,下一步政府進一步放權,走向負面清單管理是個大方向,但多方面擔憂“一放就亂”。究其原因,主要在於政府的監管沒有跟上。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有效的監管主要是事後監管,而不是前置性的審批。這就需要把行政審批與市場監管嚴格分開,建立法治化的市場監管,大大強化市場監管的有效性。第一,把行政審批與市場監管職能嚴格分開,盡快從國家層面整合監管機構,組建綜合性、權威性的市場監管機構;第二,調整市場監管權力結構,建立決策和執行嚴格分開的執法監督機構;第三,依法賦予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在行業監管、企業自律中的法律地位,形成政府監管與行業自律、社會監管的合力。

  二是國企改革。今年國企改革的一個亮點是公布了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改革的力度相當大。但從總體上看,在加大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度尤其是激活社會資本上尚未取得突破。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特定背景下,社會各方對國企改革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上的期盼很大,但這項改革的重大舉措不多,缺乏亮點。在穩步推進薪酬制度改革的同時,下一步國有企業改革,更需要在加快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上破題。第一,國有壟斷行業盡快向社會資本推出一批重大項目,敢於讓利,讓社會資本有真正盈利的預期;第二,國企改革與服務業領域向社會資本開放有機結合,打破服務業領域的行政壟斷,盡快使社會資本成為服務業發展的重要主體;第三,以強化公益性為重點推進國有資本戰略性調整,盡快形成具體的改革行動方案,為中央和地方各級深化國企改革提供依據。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