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安倍“狂勝”對中日關係有何影響?

http://www.CRNTT.com   2014-12-18 09:30:02  


 
  對此,參選政黨都是清楚的,所以他們在選前辯論中幾乎沒有提到前述問題,而僅在經濟和民生問題上唇槍舌劍。安倍晉三更是在勝選後發誓,政府的首要任務是改善日本經濟和保障人民生活。

  他說,“贏了選戰,表示選民還是繼續支持自民黨和公明黨聯合執政。我將以復甦經濟為最主要政策,會繼續提高人民收入,確保已經推遲一年半的漲消費稅計劃能在經濟復甦後如期實施。”副首相麻生太郎也說,“今後等待解決的課題還是很多——高齡化和生育減少帶來的財政壓力,會是安倍政府必須徹底解決的當務之急。”

  日本國民既通過選票對安倍政府兩年施政中採取的經濟政策進行了肯定,也對目前日本經濟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抱持理解態度,並願意給安倍政府更多時間推動經濟增長。

  日本國民的這一主流需求,與安倍對選舉的期待不謀而合。後者希望在積極態勢下,依靠自身優勢贏得提前舉行的選舉,以便獲得更多執政時間,並保持執政優勢。

  從選舉結果看其目的達到了。但選舉結果無疑也是一把雙刃劍,對於安倍政府來說,能否有效實施“安倍經濟學”,有效改善日本經濟,提升經濟和民生,對其能否順利執政以及執政多久,至關重要。

  在這一背景下,安倍提出了首重經濟和民生的政府目標。跟日本國民的心願一樣,日本經濟界也對本國經濟復甦和提升抱有很大期待。以選舉為紐帶,日本政界、商界和國民之間實際上達成了默契和一致,就是合力應對經濟低迷困局,冀望安倍政權在促進經濟增長方面採取更積極的措施。

  日本政府和首相受制於選民包括商界意志,首相所領導的團隊,相當於職業經理人,所能自由發揮的空間很小,必須最大程度考慮民意,兌現選舉承諾,否則就將面臨下台的結局。

  因此,我們認為,在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的主流民意和經濟界的督促下,安倍政權不僅將在國內竭力將改善經濟和民生作為首要之務,而且其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標也將是為國際經貿合作服務,其安保政策和歷史認識問題必須服從於這一大局,很難脫離這一最大實際,對中國等相關鄰國製造更多困擾。

  安倍政權在北京APEC峰會舉行前夕,與中國達成的四點原則共識,雖然並無剛性約束力,然而其潛在意蘊不可忽視,即中日兩國都認識到,兩國經濟領域的戰略互惠關係對各自的經濟增長的影響,成為壓到其他領域因素的關鍵。日本方面態度的變化,正是基於上述背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