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人質事件下日本社會“自我責任論”

http://www.CRNTT.com   2015-01-30 10:55:03  


 
日本危機管理的大課題 

  毫無疑問,這次恐怖事件是對日本國家安全的一次巨大考驗。 

  我還記得直到1月22日,日本國家安全機構依然沒有同意向兩名人質的家屬提供相關出入境信息的請求。同日,曾經在“伊斯蘭國”控制地區生活、工作的記者常岡浩介希望幫助日本政府、安全部門解決人質事件、提供相關信息的請求也被日本國家安全部門拒絕。為什麼會拒絕向受害者家屬透露信息,拒絕重要關聯人士的協助請求,恐怕依然是日本安全政策中固有的老問題——日本式的“面子”保全。 

  與很多國家面對這類事件與受害者、關連人士保持密切聯絡並且聽取有效建議的方式不同,日本政府出於日本社會傳統的“面子”問題,為了保證國家安全機關的“絕對威嚴性”,對於民間的協助和合理要求向來是愛答不理甚至刻意無視。在類似事件處理中,也一直由警方絕對權威地推行強硬的措施。2004年,日本人質在伊拉克慘遭殺害,忽視民間人士的危險警告和信息提供也是釀成慘禍的原因之一。不幸的是,我們今天又在這一次的事件裡看到了這個影子。安倍政權從2012年確立一開始就強調“官民連攜”,但是這次事件依然暴露了這個老問題。 

  怎樣確保國民的安全又不致人反感,怎麼樣處理國家安全事務中“官”與“民”的關係,怎麼樣留住日本政府的“面子”又有效地提高反恐工作效率,是越過這次事件表象和紛擾的論戰之後,日本政府和社會應該去考慮的問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日本傳統的國家安全政策在當前形勢下的調整,必然會引發一些震動。 

  不過,當下極端組織、恐怖事件的應對已不是單個國家單打獨鬥就能解決得了的。我也不是國際問題磚家,亦不是反恐磚家。我覺得我能夠呼籲的,也僅僅是各國加強合作,共同應對人類社會的安全威脅了。 

  最後,祈求餘下的那位人質能夠脫離於極端組織的虎口,恐怖襲擊不分國籍,受害者永遠是無辜的受害者。我也希望日本社會能夠從無聊的爭論中走出來,切實地為中東、國際事務做出一些實質性的幫助。 

  原標題:人質事件下日本社會“自我責任論”與“首相責任論”論戰

  冀浩然,《產經新聞》專欄作者、日本戰後歷史研究者  來源:觀察者網2015-01-27 09:10:44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