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房地產運行步入中期均衡

http://www.CRNTT.com   2015-02-04 09:47:47  


 
  另外,人口結構也在向有利於改善性需求釋放的方向變化。2015-2020年,中國25-34歲的人口(首次購房者集中的人群)將保持在2.4億左右,占總人口的比例為17%,隨後該年齡段人口數量和占比快速下滑。但2015-2035年,中國34-49歲的人口(改善型購房者集中的人群)在期間均達到3.1億以上,占總人口的比例保持在23%的高位。這意味著,在未來20年,中國房地產改善性需求將會爆發性增長。

  當基本住房需求解決以後,改善型需求會接棒“首次購房需求”,這與基本生活需求解決後,老百姓在醫療保健、休閑度假等方面的需求爆發性增長是一個道理,這也是國家近期不斷強調要促進住房消費升級的原因。因此,在中國人均GDP達到7000美元,各領域消費升級時代到來,改善性住房需求將會明顯增長。而且,結合中國存量住房供應的現狀,相比發達國家,未來改善住房需求在中國更加迫切。

  過去10多年,購房人群以“70後”、“80後”為主,模仿式、排浪式是主要特征。未來,在住房消費改善升級的同時,“80後”、“90後”住房需求人群登場,占比將超過70%,個性化、定制化和差異化的住房需求將會異軍突起。因此,過去規模擴張、複制圖紙的供應模式,千篇一律的住房設計模式將不再適應市場需求,這為住房更新、新房開發帶來了結構化機會。2013年以來,部分開發商積極擁抱互聯網,在社區服務、電子商務、家裝定制上,甚至是互聯網住宅上的創新,深受買房人的歡迎,已經看出未來增量房地產的這種機會。

  文章指出,未來,新型城鎮化的重點在於“三個一億人”的城鎮化上,即“促進約1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改造約1億人居住的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引導約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非戶籍常住人口落戶城市以後,“城市勞動、鄉下消費”的模式將改變,消費也將實現徹底城市化,而首要的消費就是住房消費。棚戶區改造和舊城改造已經啟動,這既屬於前面所闡述的改善住房的範疇,也屬於將非戶籍人口納入住房保障的範疇,這是未來增量住房供應最有效的部分之一。1億人就近城鎮化,將會改觀中西部城市(鎮)住房庫存壓力大的局面,而且也將為夯實中西部城市(鎮)人口和產業集聚的基礎,為房地產行業未來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文章最後說,考慮到住房供應的效率、改善性和個性化消費時代的到來、“以人為本”城鎮化帶來的增量需求等;考慮到戶籍人口為主的常規住房需求不會斷崖式下滑,也會保持一定規模;考慮到行業的全局重要性,國家也會通過退出幹預、資金支持(如棚戶區改造)和消化待售庫存(用作保障房或安置房)等來保持行業不至於快速下滑。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中國城鎮居民的住房需求仍將保持旺盛的態勢,商品房消費基本會在高位的頂部徘徊,年均銷售規模儘管會下滑,但保持在8-10億平方米之間是大概率事件。如果銷售能夠保持這一高位水平,新開工和投資也就不會大幅度的下滑,投資失速不會發生,這將對“穩增長”戰略會形成有力支撐。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