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治高價換芯先治銀行“強勢心”

http://www.CRNTT.com   2015-04-10 17:11:56  


  中評社北京4月10日電/根據央行部署,今年起多數商業銀行不再發磁條卡,新開戶全面改用芯片卡。這意味著,34億張老卡將迎來全面“換芯”。如此一大塊唐僧肉,怎能被輕易地放過?據新華社記者調查,國有大銀行的“換芯”收費竟多達四五十元,而成本不過8元多。並且,以此為名,多種已被叫停的違規收費也“改頭換面”,從不提示就收錢到“捆綁辦卡”,新一輪的收費亂象正在野蠻生長。

  銀行卡的升級換代,有利於儲戶安全和金融服務質量的提升,本是好事一樁。但,好事辦好總沒那麼容易。工本費的水漲船高,同時帶上了年費、小額賬戶管理費,對個人而言開銷不菲,而對一些規模較大的企業客戶來說,更是一筆沉重負擔。據報道,僅一家小小的城商行透露,“如果每一張卡都收費,預計要收近兩個億。”

  這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當下,不啻給消費者、實體經濟又增重負。銀行業亂收費的治理,年年講、月月講,可些許的罰金相對於天量的收入,總像是高高舉起輕輕落下,不痛也不癢。常去銀行辦業務的人,都會有這種感覺,國有大行的櫃台高、服務冷,股份制、外資銀行反倒專業很多。這背後,與“換芯”類似的是壟斷地位帶來的高傲、店大欺客引致的漠視。

  必須警惕濫用壟斷地位的失控行為。前年年報顯示,16家上市銀行的銀行卡手續費收入已達1435億元。這實不應該。按說,國有銀行規避了私人資本的盲目逐利,本該最大限度地維護儲戶利益,最為有力地保障國家金融生態。骨感的現實表明,不是因為公有制的制度設計出了問題,而是歪嘴和尚念壞了經。龐大金融機構面前,消費者們難免弱勢,這離不開法律的庇護、監管的擔當,更離不開國企的自律和責任擔當。

  出路有二:一是加強對壟斷型、半壟斷型銀行的監管,該政府定價的一定要明確責任,槍打出頭鳥;二是逐步打破壟斷,引入競爭機制,避免價格聯盟,讓消費者不再弱勢,不再任人宰割。只有這樣,面對“要想從此過留下買路財”的亂收費,民眾才能有底氣、有權利大聲說不。只有這樣,才能讓公有制企業非但姓公,還能真正地公器公用,真正為民眾的福祉服務。

  “銀行也是弱勢群體啊。”今年全國兩會時,有銀行高管半開玩笑地向總理抱怨,卻引來了笑聲一片。日前國務院再出重拳,出台政策嚴肅治理亂收費。當此之際,國有銀行種種隱蔽的亂收費,必須有所收斂。否則,市場經濟的法治枷鎖必將牢牢套上,套住銀行的亂收費行徑,還有那無法無天的強勢心理。

  (來源:《京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