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法官荒,法院慌:事情正在起變化

http://www.CRNTT.com   2015-04-18 14:13:15  


 
  薪酬低并不是最直接的因素。據劉仕畢了解,下海做律師的只是少數。《人民法院報》2014年8月的一篇文章可佐證:相關調查顯示,離職法官選擇最多的是去其他黨政機關,占比為31.6%,調到其他企事業單位或者從事律師職業的分別僅為1.5%和1.9%。

  北京市房山區法院離職法官趙明介紹,該院2014年走了一位副庭長,去的只是一家小國企,月薪一萬二。趙明為他感到虧得慌,問為什麼還走,得到的回答是,“工作辛苦,責任太大,走了再說。先把這個做跳板,看看將來有沒有更好的機會。”

  趙明對此很能理解。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自己離開,也是因為責任和風險太大。

  對於北京等發達地區的基層法院來說,一綫法官每年辦幾百件案子是常態。特別是民事案件,千頭萬緒,很難保證不出問題。

  趙明曾處理過一個財產保全的案子,應當事人申請到銀行凍結另一方賬號六個月,六個月期滿時,正趕上他結婚,休完假回來就忘了,當事人也沒再次申請凍結。等過了幾個月趙明想起來再去銀行,對方卡上的錢已經沒了。幸虧他運氣好,當事人沒鬧,溝通後得以順利解決。“要不那幾十萬可能就得我來賠。”

  趙明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法院之前也有過類似的例子,內部交接出了差錯,造成了當事人損失。最後為了避免追責,承辦人自己把錢補上了,一共十幾萬。在商事審判庭,有些案子動輒千萬甚至上億,法官根本賠不起,“弄不好就可能進去了”,這是他最擔心的。

  類似的情況後來又出了一次,也是成功調解結案。但事後想起來,還是讓趙明心有餘悸。“責任太大了。而且確實造成了當事人損失,說不清的。說是疏忽,人家會想你是不是收了對方的好處,故意的。”

  趙明認為徇私舞弊的法官其實不多,但如果因幹預導致錯判,追責下來,恐怕還是法官扛。“領導定的案子,回頭出了問題不認賬。追究責任的時候,還得是你承辦人。”他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