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新常態”下的政策“新思路”

http://www.CRNTT.com   2015-04-26 08:00:51  


新常態下是否需要更多的穩增長措施?而采取何種措施才能使其做到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三大目標的協調并行?
  中評社北京4月26日電/步入新常態階段的2015年首份經濟答卷並不樂觀。由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顯示,一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速降至7%,創6年來的最低水平。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名義GDP增速僅為5.8%,當前GDP縮減指數已經達到-1.2%,通縮風險不容小覷。而這一跌破貸款成本的名義增速也顯示企業面臨的資金壓力空前加大,困擾微觀主體活力的釋放。進一步,從月度數據來看,3月份是一季度表現最差的月份,還很難說經濟已經企穩或有改善跡象。

  中國證券報發表瑞穗證劵亞洲公司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文章表示,新常態下是否需要更多的穩增長措施?而採取何種措施才能使其有別於“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做到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三大目標的協調並行?

  從近期鼓勵資本市場、支持房地產信貸、允許地方政府債務置換等看似孤立的政策措施中,發現新常態下的新思路已經成型,即短期來看,以居民較低杠杆率幫助企業走出高杠杆困境,以中央政府的低杠杆現狀緩解地方政府高杠杆的風險,而這也明顯有別於以往刺激措施。從長期來看,一帶一路、製造業2025、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互聯網+行動計劃等新增長點已然清晰,如能配合以國企改革、財稅改革等關鍵改革的協調推進,方能走出一條不同於以往的新路。

  一、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增長困局

  文章分析,具體來看一季度中國宏觀經濟數據,以下幾點現象值得特別注意:

  第一,名義GDP增速低於貸款利率,凸顯企業資金困境。一季度GDP實際增速下滑至7%,創6年以來的新低。更加值得關注的是,從名義水平來看,一季度GDP名義增速僅為5.8%,名義增速低於實際增速,顯示當前GDP縮減指數已經下降至-1.2%,警示當前中國經濟正面臨著通縮風險,而名義GDP同時也跌破同期貸款成本(6.83%),顯示企業面臨的成本壓力空前加大。

  第二,月度數據逐月走低,下滑態勢未見好轉,還未進入“常態”。具體來看,3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回落至5.6%,創2008年11月以來的最低水平。與此同時,當月發電量同比下降了-3.7%,也是2008年12月以來表現最弱的一個月。此外,1-3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放緩至13.5%,比1-2月回落0.4個百分點。其中,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放緩至10.4%,比1-2月回落0.2個百分點。種種跡象表明,3月經濟並未實現止跌現象,反而更加低迷。

  第三,房地產銷售有所回暖,但投資仍然不容樂觀。以往房地產投資被給予支持中國經濟增長的重任,但自去年中國房地產業遇冷以來,不僅很長一段時間,房地產投資持續下降,也引發了上游鋼鐵、水泥等行業,下游家具、家電、裝潢材料的低迷。

  早前決策層出台了鼓勵剛性需求與改善性需求的信貸政策,有助於消化庫存,促進銷售,3月房地產銷售額同比為-1.2%,比1-2月-15.8%的增速大有反彈。截至4月12日,42個城市房地產銷售環比提升12%顯示,房地產銷售回暖跡象越加明顯。當然,考慮到人口結構的轉變和庫存消化壓力,期待短期內房地產投資與開工回升,進而支持經濟增長的想法可能不切實際。短期內房地產投資仍然持續下滑,1-3月降至8.5%便是佐證,也凸顯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的迫切。

  第四,汽車銷售拖累零售數據。3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放緩至10.2%,較1-2月下降了0.5個百分點。其中,汽車消費同比增速從1-2月的10.8%大幅下降至-1.3%月,拖累消費增長。當然,伴隨著房地產銷售的回升,3月裝修材料和家具銷售同比增速分別達到21.2%和20.3%,比1-2月分別提升8.7和7.9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占零售總額8.9%的電子商務零售增速加大,同比增長49.7%,顯示了互聯網消費的強大生命力。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