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溫州老板的精明賬本

http://www.CRNTT.com   2015-05-21 17:16:15  


 
  機器換人遠非“一換了之”那般簡單,不僅僅是“質變”更是“智變”。

  據鄭衛平透露,合興在引進機器人生產綫中,從一開始就將生產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等“軟件”,與生產綫的硬件進行同步規劃,而不是單純的只引進一條先進的流水綫,引進幾個程序化的機器人就實現了機器換人。

  在他們看來,“機器換人”只是一種提法,本質是“技改”,并非只有引進設備一條路。對企業來說,購買新設備是一筆很大開支,而對現有裝備進行優化提升,具有投資小、效益好、回報快的特點。據鄭衛平介紹,“合興有自己的研發團隊,部分自動設備會自己進行技改,這樣既減少了購買成本,也更加符合企業自身的需要。”

  “機器換人”帶給企業的“智變”不僅在於引入先進設備、換掉工人,還應該是將先進的生產技術納入到整套的生產管理體系中去,最終實現生產智能化、決策科學化,將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

  這樣的觀點,在人民財經的調研中也得到了多位企業負責人的肯定,機器代替人工是制造業轉型的大趨勢,機器固然關鍵,但人更是核心。無論是設備購買時的選擇,還是購買後的調試、使用和日常維護,都需要高素質的勞動者。如果沒有充分掌握職業技能的技術人才,僅僅只是購買幾台機器,所謂“機器換人”也只不過是表面功夫。

“人機一體”是核心

  作為溫州最早推行“機器換人”企業之一的巨一集團也頗有感觸。近年來勞動力成本增長、流動頻繁等問題,使制鞋產業這一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進入了發展的瓶頸期,引入先進設備,機器換人等做法,不但緩解了鞋企的用工壓力,還使得制鞋工藝水平得到提高。

  巨一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潘建中透露,由於鞋幫的花式、打孔,如果用原來的手工制作,因為每個工人的技術水平不同,會導致不同批次的鞋品質不一樣,同時一些複雜鞋幫樣式無法用人工制作出來,新采用的激光設備解決了這些難題。目前,巨一集團完成技改投入3500多萬元,制鞋100多道工序中,其中的30%已經進行了自動化生產,現在還在逐漸進行自動化推廣。在發展的同時,公司的用工需求每年以20%的比例減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