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正步入新的政治經濟發展階段

http://www.CRNTT.com   2015-07-01 07:19:47  


 
  對外正處於建成全球領袖型國家的醞釀期

  文章認為,亞投行成立、“一帶一路”戰略等不斷向外界傳遞出中國加強參與國際事務、建設全球領袖型國家的戰略意圖。當前要研究如何穩妥地落實戰略意圖、如何進行科學的戰略布局。客觀來說,建設全球領袖型國家的戰略體系將會非常宏大,但對中國來說,最大支撐在於經濟,最先布局的領域也在經濟,這也是當前推行經濟外交戰略的邏輯所在。

  從經濟的角度來看,在中國製造、美國等消費、澳洲等提供資源的“三角循環”體系下,中國缺乏戰略主導權,在國際收入分配、國際產業梯度中均處於不利地位;與此同時,中國國內的要素優勢正在發生變化,充裕的資本優勢正在替代勞動力優勢,國民環境意識開始覺醒。這些都是中國著力轉變全球化參與模式的內在動力。

  除此之外,國家間的政治本土化和經濟全球化衝突也在加速現行全球化模式的終結,部分發達經濟體正轉向經濟合作區域化,主要國家在戰略和戰術層面的綜合博弈正在不斷強化。典型的是,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P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議(TTIP)對中國形成了強烈的戰略性圍堵。可以說,中國當前採取的經濟外交戰略正是對這些內外因素的綜合反應,可以預見,其實施過程將充滿風險,需要中國不斷“空中加油”,並完善其他戰略支撐。

  當前,最為重要的是積極主動參與全球經濟治理規則的調整。全球領袖型國家的重要標誌是有能力主導全球經濟治理和經貿規則的制定。未來全球化的趨勢不會變,但全球化的治理機制、實踐規則將發生重大結構性調整,這為中國提供了機遇。客觀來看,憑借中國當前的經濟實力遠未達到以一己之力主導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時候,因此,必須通過進一步釋放善意增進互信,在不同國家間廣泛尋求和發展共同利益,以命運共同體代言人身份主動參與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和貿易規則制定。

  2016年在杭州舉辦的G20峰會是一個重要歷史契機,但2016年日本將承辦G7峰會,到時或將出現“中國對日本、G20對G7”的情況,甚至上演亞洲和全球的雙重較量。根據不少機構預測,2016年美國經濟將繼續保持較強復甦勢頭,而中國經濟將繼續面臨下行壓力,在此背景下,圍繞全球治理權力和治理體系變革的博弈將更具象徵意義。

  當然,經濟領域的支撐策略還應該包括資本“走出去”、貨幣國際化等。其中,“走出去”的核心目的是以資本回報為主增加外部價值輸入,在全球競爭中形成中國資本的市場主導權,這是經濟強國的重要標誌。貨幣象徵著權力,加快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則可在收取鑄幣稅的同時增強對全球資本市場的掌控力和影響力。除此之外,中國還應該在社會、文化等領域謀篇布局,為建設全球領袖型國家積蓄能量。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