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地方要為穩增長發揮更大作用

http://www.CRNTT.com   2015-07-19 07:20:09  


  中評社北京7月19日電/7月1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認為,今年以來中國經濟運行“緩中趨穩、穩中向好”,上半年經濟增速達到7%。

  每日經濟新聞發表財經評論人周子勛文章表示,在世界經濟復甦艱難曲折、國內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的情況下,中國經濟上半年以7%的增速收官確實不容易。不過,上半年GDP7%的增速不能“盲目樂觀”,因為當前形勢依然錯綜複雜,傳統產業調整的陣痛還要持續一段時間,所以下半年經濟仍將面臨一定的下行壓力。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國家發改委最近批覆了很多投資項目以穩增長,但是受限於財政和債務壓力,自4月起增速乏力,難以彌補社會投資不足帶來的缺口。由此可見,要鞏固當前企穩復甦的態勢,下半年定向政策仍會加碼。

  文章認為,從近期透露的信息來看,有三方面值得市場關注:

  一是從地方對中央政策的需求來看,可能在國家層面還會出台很多政策。二是從上半年第二季度開始,國內經濟已經出現趨好的勢頭,這一判斷肯定會影響國務院對下半年經濟形勢的判斷。三是強調“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意味著中央希望地方能在穩增長中發揮更大的作用,這可以直接推動地方的穩增長,同時減少中央今年穩增長的壓力。

  文章分析,從這些信息來看,下半年的政策可能會圍繞以下幾個方面發力:

  一是貨幣政策將更加注重鬆緊適度。剛剛公布的上半年金融數據顯示,央行各項政策效果正在逐步顯現。其中,廣義貨幣(M2)6月末餘額133.34萬億元,同比增長11.8%;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8.81萬億元,與近六年來同期的平均水平基本相當;上半年人民幣貸款增加6.56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多增加5371億元。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15年第二季度例會已經明確提出:要密切關注國際國內經濟金融最新動向和國際資本流動的變化,更加注重鬆緊適度,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適度流動性,實現貨幣信貸及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

  可以看到,央行7月16日進行了200億元人民幣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為2.5%,與上次持平。

  隨著穩增長措施集中推出,從進出口、PMI以及行業高頻數據觀測企業短期可能有補庫存行為,經濟下行壓力邊際上有放緩,短端流動性充沛,貨幣政策或進入短期靜默期。

  但考慮到銷售回暖可能難傳導至開工、股市下跌財富負效應、PPP和其他新地方債務融資工具難取代城投等方面,短期補庫存周期可能並不持久。再考慮到存量保債務置換和基建保增長壓力並存,下半年貨幣寬鬆不會轉向,但對流動性的調節更多地轉向長端,將主要通過降准、PSL和“扭曲操作”來實現,長債利率仍具備下行空間。

  二是財政赤字再度上調的可能性增大。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日前公開表示,下半年財政部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其中就包括“適當擴大財政赤字”。

  適當擴大財政赤字可以有兩種理解,一種是年初將財政赤字率上調至2.3%,另一種是在此基礎上年內再次上調赤字率。在當前財政收支壓力下,後一種情況出現的可能性正在增大。臨時上調財政赤字並不是一件常見的事情。改革開放以來,對財政赤字進行調整的年份非常少。業內專家普遍表示,在財政收支不平衡加劇的情況下,擴大財政赤字規模是有必要的,能有效拉動經濟。

  三是地方融資平台公司有望獲得“輸血”。日前有報道稱,相關部門或將啟動一項額度為2000億元的貸款支持計劃,支持對象是地方融資平台公司的存量在建項目,目的是防止一些大型基建投資因為“缺血”而停工,進而導致經濟下滑加速。

  這是繼今年5月15日國務院發文要求銀行確保在建項目有序推進之後,相關部門拿出的首個真金白銀的“輸血”計劃。儘管中國經濟正在發生一些積極的變化,但目前仍然面臨著不小的穩增長壓力。這需要政府通過更多的投資項目來拉動經濟增長。不過,由於此前的政策調整,不少地方融資平台公司現在不得不面對融資難和還貸難的雙重壓力。上述通知和正在醞釀的2000億元貸款支持計劃,正是對這一現象的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