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如何穩定人民幣匯率預期?

http://www.CRNTT.com   2016-01-31 08:59:40  


人民幣匯率改革開弓沒有回頭箭,更加市場化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是大勢所趨。
  中評社北京1月31日電/2015年8月11日的“新匯改”是人民幣市場化改革必要且重要的一步,但不無代價。“811新匯改”將非市場化的中間價與市場收盤價的兩率合一,掃清了人民幣納入SDR的一個關鍵性技術障礙。更加有彈性的匯率也能讓人民幣逐步與強勢美元脫鈎,減輕人民幣被動升值對中國出口造成的負面影響。而且更加市場化的匯率形成機制也符合中國市場化改革的大方向。

  財經網刊登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文章表示,但“811新匯改”也導致人民幣貶值壓力大幅上升,匯率穩定遭受威脅。從人民幣不可交割遠期(NDF)匯價與即期匯率之間的差異可以推算出市場上人民幣貶值預期的強度。在“811”前後,人民幣貶值預期與人民幣加權平均有效匯率(NEER)的相關性由正轉負。也就是說,“811”之前,人民幣越升值,貶值預期反而越強,給匯率運動帶來了負向阻力,因而有利於匯率穩定。而在“811”之後,人民幣貶值走勢與貶值預期之間形成了相互加強的惡性循環,令匯率失穩。

  1. 預期紊亂導致人民幣匯率失穩

  文章認為,“811新匯改”這樣一件好事之所以會帶來這麼大副作用,關鍵還是決策者與市場的溝通存在不足,令市場中的人民幣匯率預期失穩。

  溝通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是貨幣政策引導市場預期、發揮作用的主要途徑。當代貨幣經濟學權威邁克.伍德福德(Michael. Woodford)在一篇影響極大、題為《中央銀行溝通與政策效力》的文章中曾寫道:“公眾對中央銀行行動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這不僅僅是出於合法性的要求——儘管在中央銀行家們擁有越來越多的自由度時,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原因——也是最大化貨幣政策效果的需要。在目前的狀況下,對貨幣政策來說,預期不僅是重要的,而且幾乎是唯一重要的。”

  正如IMF總裁拉加德在今年1月21日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所說的,中國政府與金融市場的溝通還需加強。“811新匯改”之後,儘管中國政府多次聲明人民幣將對一籃子貨幣保持匯率穩定,不具有長期貶值的基礎,但市場仍不清楚政府口中的“穩定”是什麼具體含義,也對政府是否會堅守其承諾心存疑慮。而從去年12月到今年1月初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跌跌不休更加大了市場的緊張情緒。這樣一來,不僅國際炒家紛紛盯上人民幣(以及與之相關的港元),國內民眾恐慌性換匯的情緒也日益增強。

  人民幣匯率失穩已衝擊了全球金融市場,加大了國內穩增長的難度,而且反過來又把匯率政策放入了兩難之境。如果繼續沿用過去幾個月的策略,匯率就難以穩定。但如果像近期這樣為了穩匯率而管制資本流動,打擊境外離岸市場,又似乎與“811”的初衷背道而馳。

  2. 穩定人民幣匯率預期的政策選擇

  文章分析,面對當前困局,調控匯率中間價、加強資本流動管制這些非市場化措施只是短期權益之計。它們若長期實行下去無疑是開匯率改革的倒車,既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也會打擊中國改革的聲譽。真正的出路是找到在匯率形成更加市場化、變化更加靈活的背景下,穩定人民幣匯率,抑制過度波動的辦法。這其中的關鍵在於引導和穩定匯率預期。預期穩住了,市場力量就是匯率波動的減震器,能自動起到穩定匯率的作用;預期如果不穩,市場力量就是匯率波動的放大器,將大大增加穩定匯率的難度。

  所謂穩定匯率預期,簡單來說就是讓市場相信人民幣不會大幅度貶值。在中國經濟不出現系統性危機的前題下(沒有經濟硬著陸、不爆發金融危機),這主要取決於匯率調控政策。這方面有四點可供決策者參考。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