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中評智庫:李登輝究竟想把台灣推向何種境地

http://www.CRNTT.com   2016-02-20 00:07:07  


 
  “五四意識型態”

  魯迅的論點反映出五四時期盛行於中國學術界的意識型態。中國自中英鴉片戰爭(1839-1842)之後,便陷入一連串的內憂外患之中,開啟了長達百年的“羞辱的世紀”(century of humiliation)。在1894年的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敗於明治維新後的日本,更使得中國知識分子信心全失,認為自己一切不如人。此後動盪不安的社會條件,使中國的知識社群根本無法定下心來,細心吸納西方文明,反倒凝鑄出影響久遠的“五四意識型態”。

  自從嚴復將赫胥利的著作Evolution and Ethics翻譯成《天演論》之後,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優勝劣敗的思想深入人心,許多知識分子紛紛主張向歐美學習他們所想像的救國之道。1905年,清廷宣佈廢止科舉。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廢止讀經,儒教失去了官方思想的地位。民國初年,軍閥割據,政治動亂,康有為認為:“自共和以來,教化衰息,紀綱掃蕩,道揆凌夷,法守敗壞,禮俗變易,蓋自羲軒堯舜禹湯文武周孔之道,一旦而盡,人心風俗之害,五千年未有斯極。”因此發起孔教運動,成立孔教會,呼籲將孔教定為“國教”,倡導儒教和國家官僚組織分離,按基督教模式,允許人人祭天,人人祭孔,並得到大總統袁世凱的支持。

  “中西文化對立”論

  然而,他的主張卻引起反對帝制人士的強烈批判。陳獨秀呼應梁啟超的“儒教非教說”,公開宣稱:“吾國非宗教國,吾國人非印度、猶太人,宗教信仰心,由來薄弱”。

  袁世凱稱帝失敗,在新文化運動時期,陳獨秀(1918)為了徹底否定清末以來的“中體西用”論,刻意提出他獨樹一幟的“中西文化對立”論:“歐洲輸入之文化與吾華固有之文化,其根本性質極端相反”,“吾人倘以新輸入之歐化為是,則不得不以舊有之孔教為非:倘以舊有之禮教為非,則不得不以新輸入之歐化為是,新舊之間絕無調和兩存之餘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