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2016年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和政策取向

http://www.CRNTT.com   2016-03-16 08:04:15  


 
  三、國際經濟環境對中國經濟發展中性偏差

  文章分析,2008年9月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以來,美國等發達國家依靠高杠杆和高福利增加消費、中國等新興國家依靠勞動等低要素成本生產消費品、資源富集國提供原材料的世界分工格局、產業鏈條和貿易鏈被打破。次貸危機先後在2010年5月傳導到歐洲、2012年年初傳導到中國等新興國家、2014年9月傳導到資源出口國。經過7年調整,美國去杠杆基本完成,並繼續進行再產業化,同時著力構建新的區域性貿易投資協定,其經濟進入復甦階段並進入加息周期。歐洲、日本仍在調整過程中,經濟復甦緩慢。發展中國家正處於去產能、去杠杆的階段,經濟開始進入調整時期。全球經濟政治格局的大調整大變革大重組向縱深發展。2016年,世界經濟的調整對中國經濟發展帶來複雜影響,國際經濟政治環境對中國經濟總體偏差。

  世界經濟仍將延續溫和低速增長態勢。IMF秋季報告預計,2016年世界經濟將增長3.4%,高於2015年的3.1%。發達國家經濟改善,美國保持溫和增長態勢,2015和2016年將分別增長2.6%和2.8%。日本有所改善,2015和2016年分別增長0.6%和1%。歐洲緩慢復甦,2015和2016年歐元區經濟增長1.5%和1.6%。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2015和2016年經濟將增長4%和4.5%,但增長繼續分化。印度穩定增長,俄羅斯、巴西、中東等國經濟繼續衰退。

  全球貿易難有改觀。受發達國家再工業化替代部分進口,世界產業分工發生調整和轉移、全球產能過剩、貿易保護主義等影響,近年來,經濟增長對貿易的帶動作用明顯下降。過去30多年,世界經濟增長1個百分點,世界貿易量增長1.7個百分點。但2012年以來,世界經濟增長和貿易量增長基本同步。短期內,這一趨勢難以改變,世界貿易組織預計,2016年全球貿易量增長4%左右。

  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加大。美聯儲2015年年底加息,歐元區、日本以及一些新興大國仍將實施寬鬆的貨幣政策,主要國家貨幣政策出現嚴重分化,全球資產價格重估和投資配置的影響不可低估。國際資本回流美國的速度可能進一步加快,造成其他國家尤其是新興市場經濟體資本外逃、本幣貶值、金融市場動蕩,將給相關國家的宏觀管理帶來挑戰。

  大宗商品價格中低位徘徊。發達國家經濟復甦不會明顯增加初級產品的需求增量,全球大宗初級產品需求增速低於供給增速。美元繼續維持強勢地位會抑制石油、鐵礦石等大宗初級產品價格的上漲。美俄角力、中東局勢混亂等地緣政治衝突加大了石油等大宗初級產品價格未來走勢的不確定性。

  世界經濟溫和復甦和貿易溫和增長對中國出口的影響基本是中性的。大宗商品價格回落有利於降低中國進口成本,給中國企業加速走出去和產能合作提供了機遇。但國際金融動蕩對中國將形成一定的衝擊。《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PP)正式達成,並與《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議》(TTIP)協調配合,主導的全球貿易和投資的新規則,對中國形成制約,部分貿易會轉移到協議的成員國內,一些企業會將現有產能和投資轉移到成員國。

  四、宏觀調控思路和政策取向

  文章指出,2016年,中國固定資產投資繼續放緩,消費需求保持穩定,外貿進出口增速小幅反彈,低通脹局面繼續延續,失業率有所回升。如果財政赤字占GDP比重達到3%左右,廣義貨幣增長13%左右,2016年國內生產總值將增長6.5%左右,實際經濟增速略低於7%左右的潛在增長率,經濟處於探底過程中。2016年應以經濟結構調整為主要目標,兼顧穩定經濟增長和防範金融風險。在適度擴大內需的同時,著力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微觀主體的活力和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

  以減稅和增加社會保障支出為重點,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一是適當擴大財政赤字和國債規模。建議全國財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在3%左右。二是實施減稅政策。營改增擴大到建築業、金融、房地產、居民服務業,降低工業和物流業增值稅2個百分點,全面實行研發、技改投資加計扣除制度,支持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創新投資。三是加大地方政府債務置換的力度,擴大省政府一般債務發債規模。四是發揮政府投資的引領作用,加快鐵路、城市地下管網、停車場、農村基礎設施等項目建設,保證國家批准的PPP項目落地。五是加大失業保險和低收入群體的支出力度,托住民生和社會穩定底線,為順利推動企業改革提供保障。

  以創造有利於結構調整的宏觀環境為重點,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一是建議M2增長13%左右,擴大社會融資總量。繼續適時降息降准,引導全社會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二是實施結構性貨幣政策。向部分金融機構定向投放流動性,降低這些金融機構的融資成本;通過支農再貸款和支小再貸款、融資便利等工具,降低部分實體行業或企業的融資成本,定向支持這些行業或企業的發展;採取結構性法定存款準備金政策,對部分金融機構或部分金融業務“減稅”。三是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機制調整為契機,明確採用人民幣盯住一攬子貨幣並設定匯率走廊的匯率政策,加強與市場溝通,提高匯率政策透明度和可信度。同時,加大對虛假貿易、地下錢莊、逃匯、騙匯等違法活動的打擊力度,增加套利資金成本,維護外匯市場的正常秩序。四是穩定股票市場預期和信心,穩妥推進新股發行註冊制,提高大股東減持門檻,相關部門要及時向市場傳遞政策信號,不能讓市場隨意猜測政府的意圖。

  加快清理僵屍企業和房地產去產能。建立過剩產能退出和市場出清機制。一是制定破產法實施細則。研究人員安置、企業資產核銷、資產處置等指導意見和具體措施。出台財政金融支持措施,解決人員安置和資產處置的資金。二是結合國企改革,輔之以環保、技術等標準,推進企業兼並重組。三是加大房地產去庫存力度。推進保障住房性貨幣化,運用發放租賃補貼方式解決住房保障問題。發展三四線城市養老和旅遊地產。成立政策性住房銀行,可考慮把住房公積金作為資本金注入、發行金融債、財政貼息等,支持城市低收入群體和農民工購房。

  全面深化體制改革,形成統一、開放、競爭的市場體系。加快國有企業改革步伐。加快落實稅制改革政策,加快房地產稅立法,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進一步推進金融改革,放鬆對銀行業的准入管制,加快完善股票市場的制度建設。推進水、電、油、氣、運等資源和基礎產品價格改革,通過價格杠杆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基礎設施領域。

  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一是繼續加大簡政放權力度,推進政府制定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全面取消非行政許可,為創業、創新營造更好的環境。二是支持區域性資本市場發展,如新三版、擔保、眾籌等新業態。三是全面落實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普惠性措施;完善設備加速折舊等政策,推動企業加快技術改造;把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股權激勵、科技成果處置權、收益權等試點政策擴大到所有科技園區和科教單位。四是降低電力價格、適當降低失業保險繳費比例。

  擴大更高層次對外開放。繼續擴大市場准入,推進金融、貿易、物流、信息、商務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對外開放。推廣上海自由貿易區有效做法,促進跨國公司擴大對中國服務業投資。支持企業走出去拓展國際市場,擴大境外項目合作,帶動發電、軌道交通、鋼鐵、化工、有色等裝備和產品出口。加強多邊雙邊合作,推動與相關國家的自貿區談判進程。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