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尹茂祥:台灣年輕世代 政治認同現狀與特點

http://www.CRNTT.com   2016-06-19 00:02:52  


 
  五是提供台灣青年國民待遇。大陸應創造條件和機會,讓更多的台灣青年來大陸求學、創業、生活,並在獎學金申請、從業資格、創業政策等方面給予便利或優惠,吸引越來越多的青年人參與到祖國大陸的建設發展中。目前上海擬出台政策,給予在滬工作的台商及其家屬就醫、求學上的居民待遇,兩岸相關部門可借鑒這一做法,互相提供給對方國民待遇,或可拉近雙方的心理距離,達到真正的心靈契合。

  (三)在豐富多彩、喜聞樂見的文化交流中培養台灣青年的大中華意識

  在台灣青年認同難以在短期內改變的情況下,加強兩岸文化交流、促進文化認同顯得十分必要。其一,兩岸青年交流工作要注重共同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多談易引起共鳴的公平、正義、自由等普世價值觀,少談兩岸政治定位、國際空間等敏感議題。其二,兩岸青年交流要以和平、合作為方向,以大中華為核心,引導雙方共同維護中華民族核心利益,共同思考兩岸未來。其三,兩岸青年交流工作要進一步充實文化交流項目,挖掘更多的文化資源,建立形式多樣的文化交流平台。例如,針對台灣青年不瞭解大陸近現代史、淡化中華文化傳統的現象,可在交流中多設計一些寓教於樂的“文化中國宣講”、“中華之旅尋根”等項目,潛移默化影響島內青年人的歷史觀、文化觀。

  (四)在兩岸當局的政策調控和教育引導下逐步導正台灣青年的認同觀

  從根本上說,台灣青年“國家認同”的導正過程,就是兩岸和平統一逐步實現的過程。其中的關鍵點,在於兩岸雙方尤其是台灣當局的政策制定和教育引導,當前最急迫的則是在意識形態領域對李、扁時期的“去中國化”遺留進行全面的撥亂反正。

  教育是增進公民“國家認同”感的基本方式。大陸要敦促台灣當局就“台獨”史觀”、“去中國化”文教政策進行積極調整。馬英九當局執政以來,對陳水扁時期“文教“台獨”政策進行了部分調整,如駐外機構公文書以中國大陸、大陸稱呼大陸,提高教科書文言文比例,恢復中華郵政名稱,棄通用拼音改漢語拼音等,但由於島內“台獨”勢力的反彈,馬未能徹底解決這一問題。

  鑒於2016年民進黨上台執政,台灣當局調整政策的可能性更低。在兩岸政治互信降低、結構性矛盾難以破解的情況下,大陸方面要“正視現實、務實面對、統籌規劃、循序漸進”,根據形勢的發展變化,及時調整工作重心,更加注重基礎性和民間性工作,採取更加謹慎和細致的方式方法,既要積極宣導大陸的發展進步及我對台政策,化解民眾疑慮,又要恩威並施,爭取民心,分階段、分步驟規劃對台交流近、中、遠期目標,努力探索出一條既可以遏制“台獨”分裂勢力、阻止“去中國化”病毒擴散,又可以惠及普通民眾、降低兩岸敵意的政策和作為,在兩岸常態化、機制化的交流互動中逐步夯實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社會基礎、民意基礎,凝聚兩岸的共同認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