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一帶一路”:中國經濟外交新戰略

http://www.CRNTT.com   2016-07-11 07:34:33  


 
  三、“一帶一路”倡議是對現有國際經濟秩序的有力補充

  文章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具有開放性與包容性,它不是目前西方主導的國際經濟秩序的替代品,而是增加了現有國際經濟秩序中的發展中國家立場和聲音,可以鼓勵具有不同政治體制的國家共同參與、推動國際經濟體制改革,形成更公平、更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

  首先,中國經濟外交新戰略與“一帶一路”倡議並非主張與發達國家隔離,也不是要打破現有國際經濟體系。而是希望與沿線國家一道,通過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經貿合作,更多地參與國際經濟治理,並非強制輸出中國意識形態與中國模式。

  除發展中國家外,歐盟同樣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合作夥伴。以德國為例,《中國製造2025》和《德國工業4.0》的戰略對接,便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在德國的具體實施。《德國工業4.0》旨在融合信息技術與製造技術,實現生產靈活化與智能化,而中國是製造業大國,現階段是目標是轉型升級成為製造業強國,實現智能化生產。中國有大數據、雲計算等信息技術優勢,而德國則擁有先進的智能技術以及電子製造技術,雙方合作可以實現“強強聯手”,優勢互補,提升雙方技術和經濟實力。

  當然,我們也要看到,由於中歐在市場准入與行業規則等領域的異質性,歐洲期待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更加透明與開放。為此,我們也應不斷推動中歐高層互訪,加強中歐智庫合作與交流,搭建人文交流平台,闡釋“一帶一路”倡議的具體含義,發揮外交對經濟發展的正面促進作用。

  其次,發達國家擁有技術優勢,中國擁有一定的資金優勢以及基礎設施建設強項,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擁有巨大的市場潛力,上述三方可進行有機結合。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的成立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典型案例。AIIB成員國不僅有中國、亞洲發展中國家,同時還有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等歐洲發達國家的參與。因此,它並非“中國版的馬歇爾計劃”,而是促進南南合作與南北合作、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合作的重要平台,是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的重要步驟。此外,亞投行借鑒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國際開發性組織的現有標準以及成熟運作經驗,也有力消除了西方發達國家的誤解和擔心。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