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趙振華:L型走勢穩得住

http://www.CRNTT.com   2016-08-24 07:46:39  


 
  問:這是不是意味著U型論者有點盲目樂觀了?

  趙振華:我是認同L型的。但值得提出的是,除了經濟周期的因素外,還必須重視一個技術創新的因素。某種程度上,如果中國經濟調整到位了,新動能形成了,特別是有重大技術進步出現了,經濟未必不會反彈。

  目前,全世界包括中國正在發生科技革命。從世界發展規律看,新技術對改變生活和工作有著革命性影響,也會改變經濟增長軌跡。例如,太陽能發電板。過去發電板上的塗層很厚,現在新技術塗層僅為0.1毫米厚,發電效率更高,能源轉化率更高,成本卻降低了三分之一。再如,無人駕駛汽車。如果能真正實現商業化,就會革命性地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工作方式、生產方式。

  不管是L型還是U型,創新至關重要。在多個領域,科技革命有的已經出現,有的正在醞釀,這個時候中國要抓機遇,迎頭趕上。而推進創新,一定就需要改革。

  淘汰落後產能找出新增長點推動民間投資流入實體經濟

  問:今年上半年,中國民間投資的增速只有2.8%。在新技術、新產業噴薄欲出時,民間投資為何如此乏力?

  趙振華:中國經濟發展面臨機遇,但不意味著沒有壓力。民間投資的下降,固然有投資環境的因素,但恐怕還有更重要的原因。現在的投資環境比過去是好了,還是差了呢?應該還是好了吧。所以,民間投資下降的背後,可能投資環境不是一個決定性的因素。投資取決於對於投資回報率、利潤率的預期,沒有好的預期就不會投資。這可能更重要。

  為什麼預期差了呢?第一,傳統領域供給過剩。房地產、加工製造業等都不是太好。第二,新興領域不明朗。當前,處在傳統產業和高新產業動力轉換期間,哪些領域會賺錢值得觀察。第三,還存在對民間投資不放心的問題。實際上,投資領域還是比較多的,特別是城鎮化就是一個巨大增長點。例如,城市地下空間基礎設施完善、城市公園建設等。改善這些基礎設施都需要投資,重點是如何讓民間投資進入。所以,關鍵是要進一步改革,要簡政放權,把民間投資激活。

  問:同樣還是看數據,中國經濟“脫實向虛”的情況,似乎有愈演愈烈的態勢。

  趙振華:現在看起來,實體經濟似乎陷入了一個死結:資金進不去,生產的東西又不符合需求,擴張生產又會導致更多生產過剩。實際上,能否解決“脫實向虛”不只是中國經濟的問題,全球經濟或多或少都存在“脫實向虛”的問題。這背後說明的就是實體經濟不景氣、回報率低的問題。

  下一步應當發展實體經濟,讓實體經濟振興起來,才能讓資金流入實體經濟。第一,要淘汰落後產能。第二,找出新的增長點,如旅遊、網購、文化產業、智能製造等。第三,通過改革打破各種“彈簧門”“玻璃門”。從宏觀經濟政策而言,還是要保持政策的延續性穩定性,不能大起大落,要充分考慮政策的時滯效應。

  不主張輸出“中國模式”而倡導共享“中國方案”
  
  問:中國經濟現在面對的問題,既有個性的一面,也有與世界其他經濟體共性的一面。展望G20峰會,哪些問題需要共同應對?我們可以貢獻哪些“中國方案”?

  趙振華:需要世界共同應對的問題有很多,其中有幾個問題比較重要,如世界經濟持續增長問題、對外開放問題、環境問題等。在經濟領域“中國經驗”有幾個重要方面,這些方面可能會孕育出“中國方案”:

  第一,如何發揮好“兩只手”的作用,取得政府和市場平衡。在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係方面,世界上每個國家都不完全一樣,關鍵是找到二者的平衡點,特別是宏觀經濟政策到底應當如何逆周期發揮作用。在這方面,中國還是做出了一些不同於西方發達國家的探索。這些經驗,應當在世界上被予以關注。

  第二,提倡“雙創”。每一個國家都需要創新創業,美國需要,發展中國家更需要。創新看上去似乎是個中國問題,實際上是世界問題。對發展中國家而言,創新創業尤為重要,落後說白了就是缺乏創新。創新包括技術創新,也包括制度創新、管理創新,等等。

  第三,簡政放權。有些國家的政府部門比較少,如瑞士好像只有十五六個政府部門。精簡的目的是使上層建築能夠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使生產關係適應生產力發展。政府部門不是越多越好,但也不是越少越好,關鍵是二者要適應。我們現在不僅精簡政府部門,還要轉變政府職能。從過去制定詳盡計劃變成規劃,從過去管微觀變成現在管宏觀,中國一直在探索,從中積累的經驗具有世界意義。
第四,“一帶一路”建設和對外開放。如果“一帶一路”沿線每個國家都能對外開放,都能夠取長補短,世界經濟就會更加繁榮。

  需要說明的是,我們並不主張輸出“中國模式”,而是提出“中國方案”與世界共享。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