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未來戰略重心應聚焦經濟升級

http://www.CRNTT.com   2016-08-29 07:24:12  


一國經濟在全球的競爭力,不僅取決於經濟總量的大小,更取決於經濟的技術水平和技術含量。
  中評社北京8月29日電/中國經濟面臨的主要矛盾是低端產能過剩、高端產能不足,宏觀經濟戰略目標應該是努力促進經濟升級,尤其是工業升級。

  經濟參考報發表中國建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黃志凌文章表示,客觀看待2012年以來關於中國經濟問題的爭論,表面上是“過剩”矛盾突出,但背後掩蓋著大量的結構性矛盾,大量潛在有效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低端落後產能過剩與高端先進產能不足並存,高端先進產能領域裡“核心技術短缺”尤為顯著。因此,簡單依靠“減降供給”的行政手段來減少產能絕對值、提升所謂的產能利用率並不能達到結構調整的初衷。

  文章分析,從市場上來看,2015年中國人均GDP超過8000美元,尤其是在一線城市、東部沿海地區不斷壯大起來的中產階層,對生活品質要求迅速提高,居民消費需求結構與檔次基本接近發達國家水平,已經從“基本可用”的低端水平向“更優更好”的中高端水平邁進,而消費品供給結構與檔次的調整升級緩慢,出現了供給制約消費需求實現的特殊矛盾。國內的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滿足,故而紛紛轉向國外市場“爆買”。從日常消費品、耐用消費品到高端消費品,這種現象普遍存在。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5年中國居民出境旅遊1.2億人次,在海外消費金額達到1045億美元,分別比上一年增長了12%和16.7%。

  回顧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經濟戰略重心變化,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至本世紀金融危機爆發之前的三十年間,中國經濟戰略關注的重心是解決“有與無”的生存問題,依托不受限制的中低端技術引進、充裕的低勞動力成本優勢,迅速成長為“全球製造業中心”。然而,所謂的製造業大國,在全球製造業產業鏈和價值鏈中仍處於中低端,擁有核心技術、創新能力、先進服務模式的企業較少,更重要的是,大部分企業長期以來已經習慣於低成本的技術模仿和粗放的市場占有率為目標的經營模式,對研發投入動力不足、重視不夠,對市場需求結構升級變化反應遲鈍。這種以模仿、“山寨”為基礎的製造體系,不僅無法滿足日益增大的高端市場需求,還導致日益嚴重的低端產能過剩。不僅工業品如此,農產品同樣如此。

  文章認為,一國經濟在全球的競爭力,不僅取決於經濟總量的大小,更取決於經濟的技術水平和技術含量。

  大量分析表明,西方發達國家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普遍在80%以上,而中國目前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還不到50%;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偏低,拉大了中外經濟效率的差距。目前中國單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美國的3倍、日本的6倍,還高出巴西、墨西哥等發展中國家水平。如果通過技術進步使中國單位GDP能耗達到世界平均水平,GDP總量在現在基礎上可提高36%。

  金融危機以來,內外部環境變化迫使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目前正處在產業結構調整與消費升級銜接的交匯點上,經濟戰略重心必須聚焦於通過技術進步推動供給結構升級,促進產品生產由中低端轉向中高端,實現經濟整體升級。無論是對穩定當前經濟,還是未來長遠發展,全面啟動技術升級戰略,都是必要且緊迫的。

  文章指出,提升供給能力,增加有效供給,不僅取決於技術和裝備水平,還有一個商業模式的問題。從市場表現來看,互聯網商業模式已經顯示出方向性趨勢,中國在這方面已經有了一個很好的起步,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推進商業模式變革,保持商業革命全球領先勢頭,對中國未來經濟升級戰略至關重要,應使之成為經濟轉型助推劑、潤滑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