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金融風暴有什麼正面教訓

http://www.CRNTT.com   2008-12-07 08:54:28  


人們應該記取金融風暴的教訓
  中評社香港12月7日訊/臺灣《聯合報》今天刊登社論,評析“金融風暴有什麼正面教訓”。文章希望人們再深思一次,從災難中學到正面的教訓。
 
  金融海嘯來襲,緊跟著可能是全球經濟大衰退,這個冬天不但酷寒而且漫長。很多商家關門了,很多人失業了,投資族股票慘賠,有些人連長年積蓄、退休老本都蝕空了。最壞的狀況,可能有人就此一蹶不振,甚至過不了這個難關。

  也因此,如果要談這波金融風暴的價值,很多人會不以為然,覺得太過諷刺。不過,禍福相倚,這波金融風暴自有其“前因”;而“後果”雖然慘痛,但塞翁失馬,總可記取教訓。

  這波金融風暴來得又急又猛。全球各地的損失,從個別投資者的幾十萬幾百萬元,到大銀行的幾十億幾百億,到整個政府的幾兆幾十兆,隨時傳出天文數字的“市值蒸發”的壞消息,確確實實就是一副“泡沫戳破”的景象。這個超級金融泡沫,當初是由什麼樣的手段所“吹氣”膨脹出來的,至今都有人覺得難以思議。

  若論罪魁禍首,最明顯的“標靶”就是金融業者,以美國華爾街為首,貪婪投機的手段,造成令多少人莫名所以卻瘋狂追逐的金融性衍生產品全球流竄,終致不可收拾。已經倒閉或被併購的幾大投資銀行,其高階主管個人動輒上億美金紅利、被指為“不道德”的高薪,當初是吸引多少投資人盲目投入積蓄和信心的主要因素,如今受千夫所指。

  但也有人不以為然,將矛頭指向“資本主義的共犯結構”。像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佛里曼就認為,包括美國那些既無自備款、也沒能力付房貸的購屋者,以及連房貸也能包裹成證券化商品、還給個三A等級強力推銷的業者,乃至絲毫未發生功能的風險監控機制,追究責任起來,人人難以置身事外。說到底,當初的金融泡沫能膨脹到簡直無邊無際那麼大,確實是以人性貪婪,加上“獲利才是硬道理”的資本主義精神為支撐。

  金融風暴的共犯結構那麼大,如今泡沫戳破,真相揭露,所有問題應該回到“基本面”來痛定思痛。就個別投資者而言,曾經是勞心勞力辛苦存下的錢,在“理專”勸說下就投入自己也不甚了解的投資市場,存款簿上的獲利數字可能也曾經莫名其妙就上漲了,然後在還來不及兌現享受之下又莫名其妙地慘跌了。這一場數字遊戲的大幻滅,提醒很多人重新思考金錢的意義和工作的價值。以社會風氣而言,在金錢遊戲的最高峰,多少人以“拜金”為時尚,多少人在做一場不勞而獲的美夢,多少人股市裡一日翻覆之獲利勝過勞動者一年勤奮所得……。這樣的泡沫戳破,讓很多人的幻夢清醒,讓那些曾經懊惱“怎麼沒有買”的人如今慶幸“幸好沒有買”,能不說是金融風暴的正面教訓嗎?

  金融風暴的教訓,當然不是只有道德面的意義,也有產業實體面的意義。學者專家向來都這樣比喻:金融像是人體的血液,經濟產業要靠血液的傳輸才能吸收養分發揮功能。但過去這段金融業過度“衍生”的期間,金錢傳輸以形同“買空賣空”的方式操作,加以資本主義全球連動,效果膨脹得驚人。但金錢傳輸的目的最終應回到“承載實體”的本身。產業界如今不乏“固守本業”的醒悟;金融業的金飯碗成了“紙飯碗”之後,曾一窩蜂向華爾街金童看齊的人,如今重回磨練“一技之長”的軌道。這些,也都是金融風暴的正面價值。

  人性貪利的那一面不會消失。股市回穩之後,曾經懊惱悔恨的投資人,包括菜籃族,又會現身號子。資本主義的本質並無需、也不可能掃蕩清除。金錢更未必是萬惡淵藪。但另一方面,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賺錢不是唯一的成功,就算資本主義社會也需要人類互助……。這些簡單的定律,在金融風暴之後終於有機會澄清浮現出來,讓人們再深思一次,也就可謂從災難中學到了正面的教訓吧! 

  (來源:聯合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