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保增長”的方式終於定基調

http://www.CRNTT.com   2008-12-12 11:26:00  


發債空間或大於貨幣政策調控
  中評社北京12月12日訊/《新京報》今天刊登沈洪溥的分析文章,作者認爲此前力保的“增長”目的為何、途徑如何均未能在廣泛共識基礎上充分廓清。但經過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後,以促內需方式、目的仍是推進結構調整的“保增長”內涵得以豐富并明示,“保增長”的方式終於定基調。文章内容如下:
 
  剛剛落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下階段的宏觀調控定下了基調———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對“保增長”的內容進行細化和延展,顯示中國的應對策略正在變得成熟。接下來,更為重要的將是由各地區、各類經濟主體貫徹執行好大政思路的問題了。 

            “保增長”內容終得明示 

  之所以近來內外部對中國經濟的走向判斷出現差異,很重要的一點來自缺乏共同的討論立足點。當突然的經濟減速到來,各方在初期并沒有做好充分的預備,以至於“各說各話”的情況較為普遍———中央政府著眼大局,希望以投資拉動、公共支出彌補外需疲軟對外向型經濟部門的影響和衝擊;地方政府試圖以“跑步錢進”方式趁勢而上,在自上而下的“分蛋糕”過程中獲得更多份額;部分承受轉型壓力的企業則認為結構調整的壓力暫時消退,借機要求重獲資金支持、放鬆政策壓力的呼聲於是大振。 

  這一切的問題均來自“保”的內涵在彼時尚不够明確。換言之,力保的“增長”目的為何、途徑如何均未能在廣泛共識基礎上充分廓清。但經過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後,以促內需方式、目的仍是推進結構調整的“保增長”內涵得以豐富并明示,將有利於下階段各部門、各地區出台方向一致的具體操作性政策。 

             發債空間或大於貨幣政策調控 

  內需提振和結構調整的重要性已經人所共見,但如何提振內需、如何在提振過程中保證經濟結構調整的同步,以及如何讓經濟結構調整平穩推進、如何讓內需平穩起步而不是強行拉動,都需出台更具體的政策加以細化。 

  外圍經濟危機蔓延、內部經濟減速的惡劣環境確實令人焦慮,但在各項冠以“刺激”、“救市”名頭的政策紛紛推出之際,或許更需要牢記“治大國如烹小鮮”的古訓,“戒急務實”,切忌短視。具體而言,投資提振并非專為“樓價”,而消費啓動更有賴於普羅大衆的可支配收入增長。經濟系統中的諸般矛盾既屬沉屙,當均非能如窗欞紙般一點即破。 

  現時,中國經濟已面臨通貨緊縮壓力,此時,專以貨幣政策“適度擴張”希求引出流動性當然必要,但成效尚難預測。一者,銀行已經多數商業化,顧慮自身資產質量;二者,好項目本就寥寥。因此,財政支出不妨扮演更關鍵的角色。 

  筆者以為,下階段,政府發債力度或可考慮適度加大,既可以體現基建領域“後人享用、後人埋單”的合理性,又可以增強公共支出和轉移支付領域的政府資金動員能力。同時,似乎也更便於主事者核算財政刺激政策在後續期間的成本與收益狀況。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