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人本主義當成為中國政改的核心概念

http://www.CRNTT.com   2008-12-23 20:09:59  


綠色科技重歸“人本主義”關懷。
  中評社北京12月23日訊/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登載鄭永年文章“人本主義當成為中國政改的核心概念”,文章認為,在中國,只有主義才能達成執政黨的內部共識,才能達成社會的共識,才能達成社會和執政黨之間的共識,因此也只有主義才能聚集改革的社會力量,而無論從歷史的角度還是從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來說,除了人本主義,還看不出其他任何主義能够扮演這樣一個角色。全文如下: 

   在上世紀80年代鄧小平和趙紫陽時期,中共曾經正式把政治改革作為其最高議程。但很可惜,這場改革運動很快就激進化,最終導致了1989年的天安門事件。此後,尤其在前蘇聯和東歐共產主義解體之後,儘管中共也不時提及政治改革,但政治改革再也沒有成為一項重要的政治議程。

  90年代初鄧小平南巡以後,中共的改革重點在於經濟。這方面的成就不小。不僅確立了基本市場經濟制度,和國際經濟體接軌,而且也在政治上作了調整,容許包括民營企業家在內的新興社會群體進入政治過程。

  為了應對經濟改革對社會產生的負面效應,中共在本世紀初以來,開始把社會改革作為重點,力圖建立一套能够和市場經濟相配合的社會制度。

  社會改革還在進行,那麼政治改革呢?各種跡象來看,中國的政治改革正在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較之經濟改革,社會改革的進程並不理想,各方面的改革例如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教育等討論又討論,就是無法確定改革方案。

  社會改革所遇到的阻力本身就說明,需要用政治改革來推行社會改革。如上所說,社會改革是為了回應經濟改革所帶來的負面效應。既然社會改革很難進行,那麼也就是說由經濟改革所產生的問題仍然在那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