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皇甫平:喜看“新意見階層”崛起

http://www.CRNTT.com   2009-01-12 06:35:23  


 
  然而,就在同一天,廣西壯族自治區兩個主管安全生産的單位上報中央的一份報告中仍稱,“所謂南丹事故純屬謠傳”。8月2日一早,人民日報駐廣西記者站掌握了12位礦難死難者名單及其家庭所在村屯。接著,又獲得了一名礦難逃生者驚心動魄的叙述。當天下午,人民日報駐廣西記者寫下《再次緊急報告》上報總社編委會,在報告開頭打上三個“特急!特急!特急!”編委會當即以“信息專報”的形式上送中央。當天下午,時任總理的朱熔基作出嚴肅批示,要求必須查個水落石出。 

  在實地采訪調查礦難的過程中,媒體記者冒著巨大的敵意和風險。“一進礦區,迷惑的、張惶的、警惕的、奇怪的目光紛紛從礦區各處射出。”礦工急忙躲避離開,閃避不及的提起事故也一律搖頭說“不知道”、“不清楚”。人民日報記者三下南丹,爲自己買了20份保險。南丹新聞采訪環境之惡劣,甚至在中央調查組到達南丹後,旁聽調查組情况彙報的人民日報記者却被廣西方面“請”出會場,膠捲被强行當場曝光。在新聞媒體不屈不撓的强力監督下,南丹礦難終于真相大白。官商勾結的原南丹縣委書記萬瑞忠被判處死刑,礦主黎東明被判處有期徒刑20年。朱熔基總理表揚媒體:“如沒有記者的揭露,就冤沉水底了。” 

  黨章和憲法莊嚴地宣示:以人爲本;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我們沒必要對網絡民意抱以過多過嚴重的擔憂,甚至視爲异己力量,瞪大眼睛隨時準備封堵。中共十六届四中全會提出:“建立社會輿情彙集和分析機制,暢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重視對社會熱點問題的引導,積極開展輿論監督,完善新聞發布制度和重大突發事件新聞報道快速反應機制。高度重視互聯網等新型傳媒對社會輿論的影響”。中共十七大進一步要求:“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統,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衆參與度”。 

  2008年6月20日,胡錦濤總書記在參觀人民日報社時,提出要正視輿論“新格局”,關注在傳統的黨報、國家電視臺之外都市報紙、網絡新媒體的興起。在人民網,胡錦濤與“强國論壇”網友在綫聊天20多分鐘。党和國家最高領導人利用網絡媒體,與網民在綫直接對話,這是開創性的第一次。胡錦濤總書記帶了一個頭,讓各級領導幹部都能像他那樣,到網絡媒體上去瞭解民情,溝通民意,吸取民智,消除民瘼。這樣,就把網絡媒體作爲推進輿論民主與政治民主的平臺,公衆也可以通過這個平臺,瞭解党和國家領導人的意圖,獲得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意義重大。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政治體制改革有兩個重大的突破,一個是党和國家領導人的新老平穩交替,形成了一定的任期界限和年齡界限,結束了終身制,形成了制度化。第二個突破,就是網絡等新興媒體的興起,成爲推動政治民主化建設的重要平臺。新加坡《聯合早報》評論說,這次網上互動雖然沒有觸及網民關心的通貨膨脹、股市下挫、樓價上揚、官場腐敗等敏感問題,但是一種“政治態度的表達”,表達的是對互聯網影響力的重視,以及對傳統一味控制打壓异議手法的不滿。“因爲阻絕言路而脫離基層脉搏,不利于瞭解社會動態,做不到防患于未然。在全球矚目的北京奧運會前夕如此關鍵的時刻,尤其要掌握民情民心。”

  中央對互聯網在輿論新格局中的地位和功能認識到位,甚至可以說是相當前衛的。現在的問題是,一些地方政府,特別是基層政府,對互聯網表現得隔膜,以封堵爲能事。2007年陝西綏德縣,縣長把追著自己簽字解决學生助學金的校長拘留,招致網民和媒體的猛烈抨擊。在綏德縣的上級榆林市出面撤銷對校長的非難後,綏德縣委宣傳部徐部長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訪時感嘆:這本來是件小事,只是一些誤會而已,沒想到在網上會引起那麽大的爭議,“以前沒有網絡的時候多好啊,想讓他們怎麽說就怎麽說”。我們也看到,一些新銳地方官員表現出直面互聯網、直面民意的政治勇氣。《中國記者》雜志曾經刊出新聞研究專家的一個結論,這位專家通過對“强國論壇”的研究指出,網絡論壇等互動欄目可以起到民怨消聲器的作用。這值得我們的領導幹部深思。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