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大學生為何成了“中國式菲傭”

http://www.CRNTT.com   2009-03-02 09:50:15  


 
  既然民營企業的力量如此之大,政府一定會大力扶植吧?實際上遠非如此。在去冬卷席而來的金融風暴中,全國今年上半年有6.7萬家中小企業倒閉。而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代表的紡織行業中小企業倒閉超過1萬多家,有2/3的紡織企業面臨重整或洗牌,導致超過2000萬工人解聘,這算是“倒閉重災區”。除此外,衆多出口型企業、空調企業、電視行業以及靠“代工”以求生存的企業都面臨洗牌和淘汰。 

  面對這樣的慘狀,國家為了挽救對國民經濟至關重要的中小企業作了些什麼呢?我們以企業需要輸血的“資金”——即融資一項來說事:我國接近90%的民營企業面臨融資困難,由於民營中小企業的市場淘汰率遠高於國有大中型企業,銀行貸款要承擔更大的風險。因此一般國有商業銀行優先保證國有大中型企業,最後才會考慮到民營中小企業。這就讓中小企業在生死關頭,總處在一種不安全的狀態。其次,與國有大中型企業相比,民營企業在借款時不僅無法享受優惠利率,還要支付更多的浮動利息。這又無疑加大了中小企業的運營和生產成本。第三,貸款手續繁複、審批時間過長使得許多中小企業為求發展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從民間渠道融資,這種融資,都是大家心知肚明的,息金付出要大於銀行融資,毫無疑問,這無形中加大了中小企業的經營負擔,使中小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據權威數字表明,2008年第一季度全國各大商業銀行貸款額超過2.2萬億元,其中只有約3000億元貸款落實到中小企業,真可謂“杯水車薪”。——這就是對國民經濟至關重要的中小企業的真實生存狀況。 

  與此同時,我們還在去年晚些時候聽到某省高官提出“倒閉的民營企業不代表先進生產力”。我有些不明白,對於一個創造全國GDP的65%、容納80%就業人口、占總出口額68%的經濟板塊,在他們碰到困難,需要扶助,需要理解的時候,怎麼可以以“不代表先進生產力”一語予以打發呢?此聲音一出,不禁又讓民營企業主們心寒和仿徨。80%勞動力的老板仿徨了,新畢業的大學生還能找到工作嗎? 

  反觀以對所謂“代表先進生產力”的國企,國家的態度又怎樣呢? 

  中國政府有著向國企注資的“傳統”。從1998年向四大國有銀行注資2700億到最近的向國航注資95億,中鋁向力拓注資195億美元,沒有政府幫忙,自己也很難有這個能力。政府注資的理由多為“政策性虧損”。就是說,這些國企虧損并非由於經營管理不善,而是由於國家總體部署的需要,企業虧損是一種顧全大局的行為。事實真的如此嗎,其實很難說。注資“注”到誰的口袋,也很難說。這些令人尷尬的問題我們先且不說,那麼,這些通過證策性撥款受益的國有企業,他們又是如何回報社會的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