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鄢烈山:台灣民間社會的“點、線、塊”

http://www.CRNTT.com   2009-03-11 07:50:25  


 
  當然,我們也早已認識到非政府組織的存在對於社會的巨大意義,早有學者提出“小政府、大社會”的建設目標,可是做起來很難。這些年,轉型為公共服務型政府的任務越來越艱巨。這是因為民間力量的弱小難以發揮制衡和推動作用嗎?那麼,誰¬來當政府轉型的“第一推動力”呢?我不知道。我知道的是,近年來,由於權力過於強勢,非政府組織對建設和諧社會發揮的作用甚微,官民衝突的群體事件日漸多起來了——這不是好趨勢。

“塊”——社會自治 

  如果說志工是社會網絡的“點”,NGO是“線”,那麼,社區自治則是“塊”,一塊一塊構成了公民社會的“國土”。 

  “社區大學”在台灣非常普遍,它們是社會自治、社區服務的重要內容之一。先說社會服務:陪同我們的台妹、鳳凰網的宮小姐說,台北最值得驕傲的是,每個街區都有一個社會服務中心,500米內、24小時、全天候,你所有的需求都可以在那里得到滿足,包括寄郵件和求診。台北市市長郝龍斌也對我們講過類似的意思,可惜我們沒有機會去體驗。 

  在台北參觀完“立法院”,一出來就在街邊看到了“中正社區大學”的招牌。幫我們做攝像的台北攝影家翁先生說,他就在這個社區大學當過兩年教師。這樣的社區大學是社會自治的組織之一,主要為社區居民提供非學歷教育,也是居民參與社區生活的場所,對社會整合頗有作用。 

  在農村,我們參觀了宜蘭縣的“中山休閑農業區”。接待我們的人名片上有多重身份,他們是工人、店員,又是作坊主、店主、莊園主,還是理事、委員,大到縣、鄉農民組織、互助組織,細分到茶葉等專項協¬會,名目眾多,讓我這個在大陸農村長大的人眼花繚亂。正是靠著這麼嚴密有效的鄉村自治組織,分散的農戶才能够互助合作,共同面對變化莫測的市場。同行的翁先生是台南人,他說,在台灣說“我是農民”那是很自豪的,如果不意味著他是富人,至少不是窮人,絕不低城里人一等。這令我感慨不已。 

  因為是走馬觀花,我不可能看到台灣民間力量的具體運作過程,說得出的只有這麼多。但我確實感到了民間力量的廣泛存在和巨大能量。 

  回來不久,在《中國青年報》上看到了一整版的報道《深圳實驗:通往公民社會》。據介紹,建設“公民社會”已寫進了深圳市的政府工作報告,“公民社會,共同成長”已成為深圳人的共同旗幟。我衷心祝願特區人重振雄風,官民一心,為中國的民間力量發展——也就是為中國的和諧社會建設闖出一條新路。 (鄢烈山,資深媒體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