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馬英九:永懷經國先生

http://www.CRNTT.com   2009-04-12 08:11:32  


 
  經國先生對台灣的付出極多,他公祭前我看到李“總統”送的輓聯,寫得非常感人:

  “厚澤豈能忘,四十年汗盡血枯,注斯土斯民始有今日;
  遺言猶在耳,億萬人水深火熱,誓一心一德早復中原。”

  民國77年(1988)1月30日公祭當天,家父鶴淩先生奉派擔任宣讀祭文的工作。他國學根底深厚,獲此機會,深感榮幸,特別勤加練習。當天他讀得抑揚頓挫,感情豐富,當他讀到下面這一段時,現場多人啜泣落淚,我也是其中之一:

  “其任勞怨也,能忍人之所不能忍;其赴事功也,敢行人之所不敢行。嘔心瀝血者垂四十載,其所樹立,實來者之典型。”
  
  1月30日經國先生靈櫬奉厝大溪頭寮。2月初我就匆忙趕赴美國參加“國會”祈禱早餐會,返國後再到頭寮祭拜經國先生。那天望著經國先生的遺照,想到7年來他對我的知遇栽培之恩,不禁悲從中來,痛哭失聲,不能自已。尤其憶及行憲紀念大會上的那一幕,更有椎心之痛,對“國會”改革未能儘早完成而再次深感遺憾。

  經國先生是一位前瞻、魄力的領袖,他曾說過,“權柄,很容易用它,難的是,什麼時候不去用它。”可見經國先生對權力的使用多麼慎重。而他也說過,“蔣家人‘不能也不會’再做“總統””,為推動民主化、本土化立下典範。

  當他決定解除戒嚴時,遭到不少人反對;而他決定開放組黨、解除報禁、開放探親、不設大陸代表,全都是重大的決定,也不是沒有雜音。我們幕僚可以體會他那時的心境和遭遇的困難,但是看得出來,他每一次做決定,都是很自信、很堅定。總是不疾不徐地告訴我們,他要做什麼。對我來講,是一個學習典範,一個改革者要面對來自各方面的批評和攻擊,他卻必須睿智、勇敢而堅定。

七、巨人肩頭 承先啟後

  就一般人民的看法,先“總統”蔣公對台灣的貢獻有三:光復台灣、保衛台灣與建設台灣。而經國先生最大的貢獻,則在建設台灣。他在這方面的成就,比他的父親有過之而無不及。經由十大建設、十二項建設、十四項建設陸續的推動,經國先生將先前蔣公在台灣20多年的建設全面更新升級了。經國先生的貢獻,是台灣向上提升的基礎,我們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進,是我們最大的優勢。而他當年處理第一次石油危機的做法─擴大公共建設,不正是目前世界各國處理經濟危機的對策嗎?

  在另一方面,經國先生在他生命的最後階段大力推動解除戒嚴、黨禁,開放大陸探親,解除報禁,推動“國會”改革。台灣憲政常態得以逐步恢復,兩岸緊張關係從此開始解凍。這些改革,對台灣影響重大。過去21年來,台灣歷經5次“國會”全面改選、4次“總統”直選,也經過2次政黨輪替,台灣的民主已經跨越了歷史的里程碑,邁向成熟。而兩岸關係的改善,為台海的和平與繁榮帶來曙光,為我們的子孫,大幅降低戰爭的威脅。這些發展,可以見證經國先生當年決策的遠見與智慧。 

  經國先生給我最重要的啟示,就是要多接近民眾,永遠跟民眾站在一起,以及任何的決策都要以民眾福祉為依歸。去年5月,英九為全民所託,承擔“國家”領導重任,每當想起經國先生的卓越領導與重大貢獻,就更加堅定我“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施政理念,因為這項理念也正是經國先生為台灣這塊土地奉獻的寫照。英九相信,只要我們傳承經國先生這種親民愛民的精神,大家精誠團結,勇敢前行,台灣一定會有更美好的將來。這才是我們今天紀念經國先生最大意義之所在。

(來源:臺灣“走過經國歲月”紀念網站(http://www.cck.org.tw))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