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國企業家的本土傳統在哪裡

http://www.CRNTT.com   2009-04-18 09:02:54  


 
  二

  大約在2005年的夏天,我逐漸意識到,一部中國近代史不僅是軍閥、梟雄、權勢者和革命者書寫的,也是社會各個領域一直堅持走自己獨立道路的那些人書寫的,拉開歷史的距離,從某種本質的意義上看,後者往往更具有建設性,留下的遺產也更為實在,更為具體。由此我把眼光放在教育救國、實業救國、新聞救國、出版救國這些代表人物身上。這是我關心實業救國的起點,我因此閱讀了大量晚清、民國企業家的史料。

  我發現,長期以來,在中國現代化進程當中,企業家階層的作用、努力、影響特別是他們的精神價值,在很大程度上都被遮蔽了。我們對這個階層、這種獨特的社會力量的認識幾乎都是帶著偏見的,充滿了符號化、簡單化。即使是那些有關他們的傳記也往往停留在他們經營有術、創業有成的表面上,大多沒能把握他們的財富精神實質,更沒有深入他們背後的歷史,將他們放在整個大歷史中,同時又把他們看作是一個自主的主體,還給他們血肉豐富的形象,還原歷史的本來面目。

  到2006年底,我深感僅僅停留在紙上的尋找是遠遠不夠的,從2007年初開始,到2008年初,我的尋訪之旅斷斷續續,歷時一年,在無錫、南通、上海、南京、天津,在武漢、重慶、宜昌、樂山五通橋……在晚清以來幾代企業家們留下遺跡的城市、鄉鎮,我親身感受到了他們昔日的追求,昔日的創造,昔日的夢想,昔日的輝煌,當然也感受到了他們的痛苦、失望和無奈。經過多少風雨滄桑,風雲變幻,他們的企業幾乎都已湮滅,有的只留下一個廠名,昔日的傳統也多已無處尋覓,但是站在物是人非的舊廠房乃至蕩然無存的遺址上,我仍然有過一次次的感動,有過一次次的欣喜或哀傷,一次次的振奮和失落,我深切地體會到,他們的事業和理想沒有隨時間而成為齏粉,因為有歷史在。

  隨著時光的消逝,那些早已離世的企業家形象漸漸在我的心中複活,他們辦企業,辦教育,投身公益,致力於推動一個保障企業發展的健全制度環境,這是他們創造歷史的過程,也是他們自我塑造的過程。 

  從1895年狀元辦廠的張謇到1938年指揮完成宜昌大撤退的盧作孚,這是一段可以歌可以哭的歷史,幾代企業家幾乎都是白手起家,聚沙成塔,平地起高樓,每一個工廠、每一個報館、每一個出版社、每一個銀行,幾乎都是一個奇跡,在中國的南北東西,他們所能憑借的甚少,所能依靠的只是自己的誠實、勇氣和努力。不幸的是,這個延續了半個多世紀的進程因制度變遷的剛性因素被迫中斷,但是在那麼短的時間裡,幾代企業家篳路藍縷,開創了一個個具有示範性的良好傳統,足以成為今天企業家們的精神背景。

  我第一次到南通,在幾位朋友的幫助下,走馬觀花,一天之內看了張謇在南通留下的主要遺跡,在他離世80多年後,經過無數的變遷,南通處處都還有他的影子。毫不無誇張地說,張謇仍是今日南通的靈魂。我第一次強烈地感受到一個人竟然可以如此深刻地影響一個城市,造福一個地方。我到了他創辦第一家大生紗廠的唐閘鎮,我在運河邊上看著夕陽西下,碼頭依舊,鐘樓依舊,只是失去了往日的繁華,這是張謇建設南通的起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