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且別找任何藉口 讓自己減低拚勁

http://www.CRNTT.com   2009-05-03 10:21:06  


 
            “感恩計劃”令人感動

  “感恩旅遊”計劃出色之處,是其價值超越了一般旅遊項目主要焦點集中在經濟收益的市場學觀點,更具有使人腳踏災區而有珍愛生命,樂於守望相助,甚至跌倒了要懂得站起來的得著;感受到幸福不是必然的真諦。與此同時在正面的收穫後也出現了負面效果,這應會帶來另一層次的反思。話說因為“感恩旅遊”計劃反應太好,大量遊客湧入災區之時,有不少嘩啦嘩啦喧鬧嘈吵,部分更似乎當災區是片場,失去了關懷的特殊意義,引起了該地居民的反感。

  其實不同省份的遊客到災區訪問時發出喧嘩未必是帶有惡意的,只不過在公共禮儀上,普羅大眾對於行為舉止修養方面,隨著時代標準提升,對某一部分人來說是有改善的必要。記得若干年前筆者到歐洲公幹,登上了主辦機構派來接送的房車,半小時車程之後司機忍不住問我:“為什麼你不吃東西?”一下子本人對這表面上簡單的問題摸不著頭腦。後來司機解釋說,他接送過不少華人,記憶所及個個一上車便從包包拿出東西來又吃又喝,只有我是例外,覺得很奇怪。於是我告訴他:“你見得中國人太少了,為保持車廂清潔,在車上不飲食是基本公德心及禮貌,不值得大驚小怪。”而與旅遊業界人士交流時,有意見曾提出,華人在旅遊途中,不論是在景點抑或在交通工具上,往往會高談闊論聲浪過高有失儀或滋擾別人的情況出現,難免構成失分印象,也有損民族形象。要別人尊重自己,首先要懂得尊重別人,是以提升公共禮儀水平,是民族發展的自然方向之一。當然基於教育程度等等問題,未必人人都能一下子變得彬彬有禮,所以為了維護社區和諧和景點安寧,有關單位應多安置“保持肅靜”的告示在適當的地方,也應有一定人手維持秩序,這可用作過渡安排。長遠來說,當然希望透過種種方法和教育,達到中國人不單在旅遊點上,而且在任何地方都是最有禮貌、最講風度的民族。但觀乎香港自命是個高度開發又因殖民管治經西方文化洗禮百多年的城市,本來是嚴肅尊貴的立法會變成粗口滿天飛,我們在立法的地方連語言暴力都控制不了,還怎來做公共禮儀的好榜樣?

            消除壓力事在人為

  汶川大地震一周年,踏入五月本地會有不少紀念活動,盼望港人的紀念心態並非只著眼於事發的慘況,更要看到一年內同胞災後自強的進度和決心,積極的紀念這才叫做有價值。執筆時剛收到消息是有關當日地震重災區北川縣正舉行集體婚禮,勾劃出一幅喜事重重的圖畫,這種走出傷痛的情操,很值得某些天天有跳樓燒炭新聞的地區居民借鏡。在這一兩年之中,中華民族經歷了世紀大地震的天災,又面對金融海嘯的人禍,卻依然交出了零瑕疵奧運,穩健經濟與世界外交的漂亮成績表,證明事在人為。港人且別找任何藉口讓自己減低拚勁,嘗試以感恩態度看天災人禍,壓力便不會太大了。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