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兩岸關係是馬英九就職後得分最多的政績

http://www.CRNTT.com   2009-05-20 08:59:26  


5月19日,馬英九在上任周年記者會上答記者問。
  中評社北京5月20日訊/澳門《新華澳報》今天登載評論員富權文章“兩岸關係是馬英九就職後得分最多的政績”,全文如下: 

  中國國民黨依靠台灣人民的力量,透過選舉將馬英九拱上台灣領導人的權位,已經整整一年了。有鑑於過去八年民進黨執政時,毒化兩岸關係,導致台海局勢緊張,台灣經濟日趨惡化,民眾生活素質大不如前的慘痛教訓,馬英九上台後迅速調正航向,宣示將以“胡連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作為發展兩岸關係的主軸,因而很快得到大陸方面正面而善意的回應。 

  海峽兩會短短一年內進行了三次協商,簽署了九項協議及發表了一項關於陸資赴台的共同聲明。這九項協議中的兩岸“三通”及大陸居民赴台旅遊等內容,正為推動台灣經濟復甦發展起著重大的作用,使到台灣經濟在面臨國際金融危機襲擊及國際油價急升等極為不利因素的衝擊之下,仍能表現得比其他的一些“國家”和地區要好。不但是減輕了馬英九執政團隊的壓力,而且也為台灣經濟的再度振興打下了良好基礎。可以說,兩岸政策是馬英九團隊諸項政務政策中,得分最高的一項政策,也是唯一一項滿意度高於不滿意度的政績。

  由於台灣地區政情,尤其是在其黨綱中含有“台獨”內容,並蠱惑了部份台灣民眾的民進黨,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因而使得馬英九的兩岸政策,只能是以既在原則上堅持“一中”原則及承認“九二共識”,與同時又強調“台灣主體性”的對立統一關係來處理。這有其苦衷之處,主要是他受困於揹負著“外省人”的“原罪”。但他在把“台灣主體性”及“不統,不獨,不武”作為“擋箭牌”的同時,卻強烈主張大陸與台灣是“一種特殊的關係,但不是國與國的關係”,“我們的“國家”處於內戰狀態”。因此,他以“手中無劍,心中有劍”(即心中不說“一個中國”但實質作為卻是堅持“一中”原則)的手法,與深刻了解台灣政情,因而同樣有此默契的大陸方面,攜手演出了三次“陳江會談”的好戲,把已中斷十三年的兩岸會談機制重新搭建了起來。三次“陳江會談”所簽署的九項協議,進一步促進了兩岸人員的的交往交流,以及經濟的融合,從而使台灣經濟在極為不利的處境中,仍能有較佳的表現,至少是阻遏了經濟的繼續下滑劣勢,並有優於東南亞及歐美一些“國家”和地區的表現。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