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當前擴大內需存在四大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09-06-05 08:53:24  


要把加快城市化發展、尤其是中等城市作為擴大內需的著力點。
  中評社北京6月5日電/隨著4月份主要宏觀經濟指標數據的公布,國內對當前經濟形勢判斷的爭論更加激烈,爭論的焦點主要是當前中國經濟是“好轉”還是已經“複蘇”,本輪經濟是否已經見底? 

  經濟參考報發表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樊彩躍文章認為,相對於2008年三、四季度急轉直下的局面,當前中國經濟出現了積極的變化,經濟急速下滑的勢頭初步得以遏制。但是,經濟增長的基礎仍不穩固,二季度經濟增長有望出現反彈,但實現“反轉”的難度較大,真正企穩回升、進入持續上升通道尚需時日。 

  本輪經濟有可能呈震蕩回升趨勢,在保持一定政策力度的前提下,全年經濟增長有望實現8%的預期目標。 

  一、擴大政府投資帶動民間投資收效甚微,民間投資增長動力不足 

  文章指出,大規模的政府投資刺激政策對當前經濟出現好轉跡象起到了極為顯著的作用,但是,當前擴大內需存在明顯政府孤軍奮戰、民間投資增長低迷。擴大政府投資如果不能對民間投資產生積極的帶動作用,投資以及整個經濟回升的可持續性將難以保證。 

  影響當前民間投資增長的原因:(1)國際金融危機嚴重影響了國內外投資者信心和投資能力,一些跨國公司因資金緊張,為規避生產和經營風險,減少在中國的投資甚至撤資。一季度,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218億美元,同比減少56億美元,和去年同期相比,外商直接投資實際使用金額同比下降了20.6%。(2)地方投資熱情較高,但投資能力不足。4萬億投資刺激計劃出台以來,各地跑項目、拉項目、立項目的熱情高漲,在中央推出4萬億投資計劃不久,各地便推出了總計共18萬億的投資計劃,積極性可見一斑。但是,由於地方財政收入滑坡,“以地生財”的路被堵死,配套資金緊張,嚴重制約了地方投資增長。國家審計署發布的審計結果顯示,由於配套資金未到位,有些項目不能按計劃及時開工,有的已開工項目進展緩慢。截至2009年3月底,審計抽查的1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335個新增投資項目,中央投資資金平均到位率為94%,地方配套資金到位僅為48%。(3)公共服務領域進入門檻過高,民間資本投資空間收窄。在當前市場普遍供大於求的格局下,傳統投資領域回報率低,國內絕大多數企業創新能力不足,市場沒有新的利潤增長點,社會自發性投資的意願下降,這是當前民間投資難以啓動的一個重要原因。而基礎設施(如鐵路)、金融、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領域進入壁壘過高,民間資本投資的空間明顯收窄。(4)政府投資在一定程度上對民間投資產生了“擠出效應”,銀行配套資金主要帶動的是國有大型企業的中間需求,這對大多數非國有企業造成了一種“擠出效應”。同時財政投資主要是基礎設施投資,技術更新投資偏少,且銀行貸款投放也是以中長期貸款為主,因而造成企業流動資金不足,突出表現在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融資仍然比較困難,即“長貸”擠出“短貸”。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