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開心國學只是競賽 不必太緊張

http://www.CRNTT.com   2009-06-29 11:57:00  


“開心”玩家真的可以直奔“國學”殿堂嗎?
  中評社北京6月29日訊/《光明日報》今天登出鍾一葦的文章——“開心國學”只是競賽,無關學術。筆者認爲:“國學遇上電視,是憂是喜,本可爭論,但也不能因為國學之熱,作過度的闡釋。”文章内容如下: 
 
  頗受爭議的“開心學國學”將於6月29日晚黃金時間亮相央視經濟頻道。據報道,“開心學國學”共設置武漢、重慶、西安、杭州、北京、港澳台及海外等六大分賽區,共吸引了逾萬國學愛好者積極報名參與,而央視播出的實況將是600位競爭者的“七步對決”。 

  此次節目雖是《開心辭典》的“舊瓶裝新酒”,但從消息預告引起的輿論爭議到選手的踴躍報名,堪稱“未播先熱”,賺足“眼球”,顯出非同一般的熱度來。其中緣由,除了央視的品牌和選秀節目的特性外,恐怕多半就是“國學”之名的刺激。“國學”冠之以“開心”,話題就接踵而至。支持者認為,那不失為國學普及的一種方式,“再高深的學問,如果最後只能封存於記憶中,淪為擺設,倒不如推向市場”。反對者則聲討,“這種知識權力與商業娛樂形式結合的方式很荒誕”,是將國學“低俗化”、“娛樂化”。 

  不管孰是孰非,兩者之間其實有一個共同的關心,也即該如何更好地對待國學,傳承國學。當扣人心弦、熱熱鬧鬧的電視選秀將國學喬裝打扮,搬上舞台時,人們自然而然會關切常在學府“深閨”的國學究竟會遭到怎樣的境遇。不過,由現實來看,這樣的關切又不免有些過於敏感,過於想象豐富了。因為說來說去,“開心學國學”到底還只是一檔知識競賽節目,只是當下衆多選秀節目中以“國學”冠名的一個罷了。雖然節目的制作方也以“將‘國學’概念帶給千家萬戶,令國學基礎文化知識深入人心”為抱負,但這沒有改變節目“開心”的性質。只是誕生於國家危難之際的“國學”之名似乎有些嚴肅和沉重,以致人們在開心的節目裡看到它,也心事重重起來。如果我們把“開心學國學”,換成“開心學數學”、“開心學物理”之類,估計人們就不會像現在這般興師動衆,面紅耳赤地吵成一片了。 

  央視有不少競賽節目,如主持人大賽、青年歌手大賽,因而,我們若以“競賽節目”的眼光來看“開心學國學”,就會心平氣和很多。以知識而論,國學知識與數學、物理知識一樣,并無什麼特別的神聖或神秘之處,且作為競賽內容的知識問題一般都有“對錯”確定的答案,所以“開心學國學”僅僅就是知識問答,既沒有將學術大衆化,也沒有將學術低俗化。正如我們不會把數學競賽或物理競賽理解為“普及學術”或“矮化學術”,我們也不應把國學知識競賽聯想成攸關學術興衰的事情。“開心學國學”普及知識的作用或許可觀,甚至將很多人引入國學的學術殿堂,但那不是學術傳承的方式,更談不上將一門學問低俗化。 

  國學遇上電視,是憂是喜,本可爭論,但也不能因為國學之熱,作過度的闡釋。當王小丫以她的招牌動作提出種種國學知識問題,當參賽選手以“七步對決”頻頻作答,我們就是在看一檔競賽節目,好與不好,以節目精彩程度為准,而不應以國學之雅俗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