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可恨可悲可驚可嘆的“壓力差”

http://www.CRNTT.com   2009-07-08 11:31:14  


解決社會的“壓力差”或許更加刻不容緩
  中評社北京7月8日訊/《北京晚報》今天刊登蘇文洋的評論文章“可恨可悲可驚可嘆的‘壓力差’”,作者表示,“…上海在建樓的倒覆事故,專家又給我們上了‘壓力差’一課。…可嘆的是,還有種種‘壓力差’不為人們廣為深刻認知。因此,往往用一句‘矛盾多發期’來自圓其說。為什麼有了‘矛盾多發期’?還不是因為社會貧富、社會不公的‘壓力差’在短期內過大造成的?解決社會的‘壓力差’,正是當下一個刻不容緩的課題”。文章內容如下:
 
  就像這一代中國人通過食品完成了對“蘇丹紅”、“孔雀石綠”、“三聚氰胺”等對人體有害的化學物質的“掃盲”一樣,很快還將通過樓倒橋塌進行一番建築力學的“掃盲”。黑龍江的橋塌事件讓人們知道汽車載重不能過大,應當多大至今也未公布。上海在建樓的倒覆事故,專家又給我們上了“壓力差”一課。 

  在建樓房質量沒問題,安全沒保障,什麼原因呢?專家解釋說:壓力差。樓房北側在短期內堆土高達10米,南側正在開挖4.6米深的地下車庫基坑,兩側壓力差導致過大的水平力,超過了樁基的抗側能力。 

  這件事情的可恨之處在於,好端端的“蓮花河畔景苑”毀於一旦,樓房建築本身沒有任何問題,“節省材料,垂直承載力很強”的空心樁也是符合規範要求的。關鍵是不能有壓力差,好比一個人站著,兩條腿都是假腿(節省材料),甚至裝兩根空心管子,仍然“垂直承載力很強”。但是,不能有外力施壓,不能有人碰,或者有風吹,一碰一吹就倒了,與人無關,那是壓力差。 

  可悲的壓力差,讓多少已經住上新樓或准備住上新樓的人們,每天清晨和傍晚圍著自己家的樓房轉圈吧,檢查一下壓力差,雖然一側堆土一側挖坑的事情同時發生是小概率事件,但一側堆土或一側挖坑的事情不同時發生還是經常性的。7月1日清晨,杭州市飛雲江路鳳凰南苑高層住宅區裡的很多居民先後發現24層住宅樓前發生約10平方米坍塌,留下深約1米的大坑。7月2日晚上9點左右,距離上海倒樓事故發生地直綫不超過1.5公裡處,也是閔行區,名為“南方商城改擴建工程項目部”的工地基抗出現坍塌,網上傳聞“臨近住宅小區出現沉降”。同一時間,還是閔行區,名為“中祥龍柏苑”的小區樓房發生地面裂痕超過10厘米,小區樓體與地面之間的瀝青也被拉扯破損,并有排水管道開裂。不消專家說,全體人民都知道事故的原因:壓力差。福無雙降,禍不單行,閔行區接二連三的“壓力差”,攪得老百姓心驚肉跳。 

  可驚的“壓力差”一再出現,預示著中國建築業的問題已經到了一個危急的時刻,我當然還不太好意思說是最危急的時刻。它的真正危急,一邊是官商勾結的樓市開發已經演變成官商一體,所謂管理、監督早已經名存實亡,那些“安全大檢查”之類的緊急通知不過是走走過場,作作秀而已,自己檢查自己,什麼時候能够像樣子地檢查出問題?只能是問題的不斷堆積,堆積也有10米高了。另一邊是膽大妄為的開發商哄抬房價,欺上瞞下,暴力拆遷,偷工減料,不斷開挖房地產業的“基坑”,造成老百姓出最高的價格買最次的房子。這種驚人的“壓力差”,或許有一天會讓房地產業像三鹿一樣轟然倒塌。如果我們不能這樣提出問題和認識問題,就是沒有學會對“壓力差”舉一反三。質量沒問題的現代化大廈最終倒在“壓力差”上,并非聳人聽聞,而是有建築力學的根據。 

  可嘆的是,還有種種“壓力差”不為人們廣為深刻認知。因此,往往用一句“矛盾多發期”來自圓其說。為什麼有了“矛盾多發期”?還不是因為社會貧富、社會不公的“壓力差”在短期內過大造成的?解決社會的“壓力差”,正是當下一個刻不容緩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