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亂扔香蕉 香港反對派議員應反思

http://www.CRNTT.com   2009-07-18 08:01:46  


“議會暴力”將給香港社會帶來深刻的負面影響
  中評社香港7月18日訊/《大公報》今天登出林桑田的文章“立會一年總結說‘掟蕉’”,認爲:“議會文化會隨著時代的不同而不斷轉變,但這種轉變可以是‘與時俱進’,也可能是‘逆時而退’。有些人雖然對政府施政一向諸多意見,但也認為議員不該採取‘掟蕉’這類‘不登大雅之堂’的動作。首創‘掟蕉’行為的社民連,未獲加分,反而減分,得不償失也。”文章内容如下:

  由去年九月選出的新一屆立法會工作將近一年,立法會主席曾鈺成日前對過去近一年會期的工作和經驗作了總結,表明他在執行主席職務上已盡力保持中立和公正。對於有少數議員在立法會有激烈行動,包括“語言暴力”甚至“肢體語言”,例如“掟蕉”之類,曾鈺成認為,這是“議會文化隨著時代轉變”,但他相信這類行為不會在立法會氾濫成災。

  就立法會內的“暴力行為”而言,曾鈺成作為立法會主席,必須中立、公正及平衡各方利益,他對立法會過去近一年工作的總結,堪稱相當客觀,對自己的工作成績表現得相當謙虛,對同事的某些行為的點評也相當平和,這是可以理解的,也對今後執行主席職務以及在立法會內保持和諧有利。

            粗鄙動作教壞少年

  市民對立法會過去一年的工作,印象的焦點恐怕不在通過了多少項法案或進行了多少次會議,市民的注意力很可能是集中在議會文化方面,特別是“粗鄙語言”和“肢體語言”,因為這類行為才令人“印象深刻”。事實上,傳媒在報道立法會消息時,除了重大的政治性法案,很多時候作大篇幅報道的,正是議員的“唇槍舌劍”以至“肢體語言”,傳媒可以報道得“繪聲繪影”和“鉅細無遺”,因為,這才是讀者格外關注的新聞。

  從議會文化的角度說,不論何國何地的議會史上,都有一些暴力性質的語言及行為。例如,拿破侖曾派兵進入議會、菲律賓有國會議員死於刺客槍下、台灣“立法院”的“全武行”等等。不過,這些都是議會中的負面歷史,不足為訓,絕對不是正面的榜樣。

  議會文化的確會隨著時代的不同而不斷轉變,但這種轉變可以是“與時俱進”,也可能是“逆時而退”。前者,大眾喜聞樂見,給予正面評價;後者,那就不敢恭維,令人搖頭嗟嘆。比如說,台灣“立法院”的打耳光、扯頭髮、丟文件、擲椅子等等,最近一年是比較少見了。相反,香港立法會卻出現了“掟蕉行為”,這一轉變,在廣大市民眼中如同看戲,心中則難免有負面評價,特別是對年輕一代無疑會造成負面影響。年輕人在潛移默化中可能覺得:尊貴的議員都可以這麼做,我為什麼不能做?這種“有樣學樣”的影響力,大有可能會誤人子弟,值得立法會議員省思及反思。

  議會文化中的粗言穢語和肢體語言,倘深入研究思考,還涉及道德層面和法律層面的問題。道德層面:議員與官員之間,議員與議員之間,是不是應該互相尊重?是不是可以互相謾罵以至“掟蕉”?議事殿堂上的“互不相讓、據理力爭”,又是否能演化成肢體語言?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