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抑制産能過剩 目標應轉為保就業

http://www.CRNTT.com   2009-08-31 10:35:30  


在保增長基本確認的情況下,保就業應調整到更重要位置。
  中評社北京8月31日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8月26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抑制部分行業産能過剩和重複建設。

  東方早報發表復旦大學國際金融系副教授陸前進文章分析,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國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但是伴隨而來的産能過剩和重複建設的頑疾又重新抬頭。

  一方面,在積極財政政策之下,前7個月,中國城鎮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32.9%,其中建築安裝工程和設備工具購置費用分別增長35%和30.4%;工業投資同比增長27.2%,其中製造業投資增長28.1%,投資增長迅速。目前中國消費雖然也有所增長,但是由於出口下降,消費並不能夠完全吸收産出的增加,産能過剩問題變得日益突出。短期內GDP雖然上去了,但是這種增長不可持續,從長期來看,穩定的經濟增長將面臨挑戰。

  另一方面,貨幣信貸增加。從新增貸款的流向上來看,配套貸款主要流向政府投資的項目,刺激了政府投資項目的增加,也刺激了某些相關行業的投資擴張,導致部分行業産能過剩和重複建設。據《2009年中國工業經濟運行夏季報告》公佈的信息,目前鋼鐵行業産能過剩超過1億噸,而今年以來新開工項目同比增長20%左右;水泥産能過剩近3億噸,而在建水泥生産線超過200條,將新增産能超過2億噸;鋁冶煉行業産能利用率僅為65%左右,在建氧化鋁、電解鋁産能仍達560萬噸和200萬噸。此外,太陽能、風能等新興産業重複建設、無序上馬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文章稱,中國的産能過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為了保增長,一些地區和行業擴大投資,甚至是盲目投資。即使一些主要是依賴外需的行業,在國外需求萎縮的情况下,仍然盲目擴張。二是一些行業投資擴張,産出增加,但需要另一些行業或部門同等程度擴張,吸收其産能,但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下,行業之間發展往往是不均衡的,會導致一些行業的産能過剩。三是一些政府投資項目也存在盲目擴張的情况,短期內政府投資項目能夠增加GDP,但是政府投資項目會形成新的産能,如果將來不能夠被國內需求吸收,則會形成新的産能過剩。

  目前産能過剩,主要是投資推動經濟增長的結果,是總需求結構的失衡。如果投資增加,必須相應地要求國內消費或對外出口增加,吸收過剩的産能,保持宏觀經濟的內外均衡。如果這三者之間的比例不協調,某些行業産能過剩,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將被打破——這樣産能過剩的企業利潤將會下降,正常再生産將會受到制約;同時也將導致國內資源的閑置和浪費,生産效率下降。

  文章認為控制産能過剩除了需要國家制定相應的政策外,還需要政策目標的轉變,應該把“保增長”目標轉向“保就業”。調控目標從保增長轉向保就業基於以下幾點考慮:

  一是保就業仍然要促進經濟增長,這兩者之間是不矛盾的,政府仍要增加投資支出擴大就業,但同時投資和貸款更要向就業率高的行業傾斜,如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等。

  二是保就業有利於保障居民生活,提高居民收入,擴大消費,提高百姓福利,這本身就是改善民生的舉措。

  三是保就業有利於促進投資、消費和出口之間的平衡。筆者認為在外需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仍然一味追求增長速度,就必須要大幅度增加投資,就必然會導致産能過剩和重複建設等問題。長期以來,GDP增長一直是政府追求的目標,也是考核地方政府的主要指標,這也是導致投資的盲目擴張和重複建設的重要原因,因此筆者認為中國的“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應該轉變為“保就業、擴內需、調結構”,即使短期內經濟增長慢一點,如果産業結構和經濟結構得到優化,社會民生得到進一步改善,將為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