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反對派熱炒民主議題 本末倒置

http://www.CRNTT.com   2009-10-16 11:40:26  


為製造議題而不擇手段,香港反對派令人側目。
  中評社香港10月16日訊/“民主是一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區政府一直嚴格按照基本法及人大常委會決議,穩步推進本港政制發展。然而,反對派就是不斷糾纏在一些民主議題上,先是時間表路線圖,現時又越俎代庖要求處理2017及2020年的選舉安排,不斷橫生枝節,令政制前路舉步維艱。追求民主是市民期望,但跋涉千里,穩步方能致遠,現時首要是凝聚共識,尋找民意的最大公因數,依循人大決定推進民主,才是務實之途。”《文匯報》今天登出卓偉的文章“追求民主而非追求民主議題”,提出上述觀點。文章內容如下:

  特首昨日在出席立法會的施政報告答問會時,闡述了一番對本港政制發展的看法。他希望大家追求的是民主而非民主議題,有議員認為要先談2017及2020年的普選終極方案,這是捨易而取難,擔心會令到政制發展再一次原地踏步。特首這番話點出本港過去政制發展長期陷於困局的主因,就是部分議員追求的其實並非是民主的推進,而是其民主議題,可惜的是當一個議題滿足後,他們又提出另一個更激進的議題,如果不能滿足,寧願將政改方案否決掉,這種本末倒置的思維是對民主的扭曲,結果是令到社會更難凝聚共識,政制發展被一次又一次地拖延。 

         糾纏政治議題 忽略民主大局 

  本港政制困局的癥結,是社會長期未能就政改內容達成共識,任何方案都不能令所有人滿意,關鍵是如何包容妥協,從大局眼取得共識。然而,一直以爭取民主自居的反對派,卻是民主發展停滯不前的最大絆腳石。最明顯是05年政改方案,得到過半市民支持,但反對派卻綑綁式地將方案否決,理由是沒有普選時間表。現時人大常委會已定出了政制的時間表,反對派應該收貨了,但又提出要一併交待2017及2020年的普選安排,這樣沒完沒了糾纏於民主議題上,漠視民主發展,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偏狹思維,對民主並無好處,只會徒增分化。 

  當局成功向中央爭取,明確了普選時間表,是本港政制的里程碑,解決了長期的政制困局,成績得來不易。而且人大決議本身已是法律的決定,不可能隨意更改。現時最重要是做好2012年行政長官與立法會的選舉辦法。反對派要求一併交待2017及2020年的普選安排,並無理據,更是強人所難。一屆政府做一屆的事,要現屆政府越俎代庖地處理再下一屆政府的選舉安排,並不適宜。況且,反對派的要求對政制發展並沒有多大關係,以此否決政改方案,根本是捨易取難、橫蠻無理、不顧現實的行為。 

  民主是一個過程,任何地方要發展民主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根據自身的客觀政經環境,循序漸進,逐步推動。美國被視為民主的成熟大國,民主選舉進程雖然比英國快了一些,但自1776年立國後,足足經歷了近200年才發展成今日的制度。其他如德國、法國等民主國家莫不如此。這些國家的民主進程都是一步一步走來,每次取得一些進展,積少成多。如果像本港的反對派般,達不到目標就一拍兩散,達不到民主議題就放棄民主目標,能否取得今日的成果,令人懷疑。 

        一拍兩散無助政制發展 

  當然,幸運的是這些國家的政客雖然政見各有不同,但大前提還是以國家的利益行先,唯有以國家利益為重,他們才會在爭取不到目標時,願意妥協,尋找共識,共同推進政制。他們不會因為達不到目的就寧願政制原地踏步,因為他們知道這並不符合國家人民的利益。香港的反對派就是沒有別國的大局意識,或是有太多私利的考慮,在人大決議已畫出本港政制的路線圖及時間表後,仍然視而不見,更提出“總辭”這些偏激的建議,明顯是擺出一副玉石俱焚的姿態。中大民調顯示,過半數民意認為應就2012年方案達成共識,民意已經相當清晰,反對派卻視而不見,他們是想本港政制發展,或是希望繼續停滯不前,繼續攫取政治資本,這不是一清二楚嗎? 

  有人說三個孩子的家庭最能培養民主精神,因為三個孩子就容易互相制衡,孩子們要選擇看什麼電影、去哪間餐廳都需要孩子們協調游說,自小感受了民主經驗,長大了也不抗拒強調對話和包容的自由社會。本港由於複雜的政治環境,要推動政制發展牽涉盤根錯節的勢力,就是推進一步亦不簡易,所以更需要各界協調包容。現時本港的政制處於轉折期,人大決議已畫出了清晰的時間表,亦得到民意認同,社會應積極求同存異,推動政制發展。而且民意其實更重視經濟民生就業等問題,不希望反對派在政制問題上繼續製造分化,激化內耗,影響社會和諧。如果反對派仍然無視民意對政制發展的期望,繼續糾纏細節以及一些不可能的任務,不僅會令政制重蹈05年被否決的覆轍,更會影響社會集中精力處理經濟民生問題,這個責任反對派負得起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