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對新興產業行政管制當審慎而行

http://www.CRNTT.com   2009-10-25 09:47:19  


新興產業不僅需要扶持,也需要引導。
  中評社北京10月25日訊/金融危機的陰霾尚未完全散去,國內產能過剩的問題就已再現。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有關負責人近日表示,中國已將鋼鐵、水泥、風電設備6大行業列入重點調控目錄,將協調環保、土地和金融政策,並運用必要的行政手段,進行調控和引導。

  燕趙都市報刊登經濟學博士馬紅漫文章表示,傳統產業的產能過剩有著周期性特征。鑒於這些傳統行業的投資帶動能力非常強大,從而成為歷次應對經濟危機“絕招”。但這些行業在應對危機之餘,又往往成為引致產能過剩的急先鋒。如今,太陽能、風能等新興行業也陷入產能過剩問題。調控部門必須汲取傳統產業周期性過剩的教訓,力求避免類似循環在新興行業中再度重演。

  文章指出,應對新興產業過剩問題,關鍵恰恰在於“放”而非“收”。

  管制性調控的歷史經驗表明,行政力量過度介入市場,極有可能出現事與願違的局面。以鋼鐵行業為例,2005年調控部門實行以“淘汰落後產能”為主題的鋼鐵調控政策。國內鋼鐵巨頭紛紛淘汰了多數長材生產線,轉而投資價格昂貴的高端板材生產線。然而,這些投資雖然吻合了政策指向,卻意外遭到市場冷遇,近兩年,板材單價甚至要低於普通長材200多元。與大型企業窘境不同的是,長材需求量的大增,讓本來已經游離在生死邊緣的中小鋼鐵企業獲得了擴容的良機。由此,淘汰落後產能卻最終導致“調控悖論”的出現。

  新興行業的具體調控標準就更加複雜。正如“新興產業”名稱所言,太陽能、風能等產業發展方向並不明朗、技術標準也尚未確定,業內企業需要經歷市場優勝劣汰機制的千錘百煉。該領域的行政管制應當科學分析,審慎使用。

  事實上,導致國內新興產業“大躍進”的原因,除企業盲動因素外,行政力量介入也在客觀上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目前,全國約有上百個城市在做新能源發展規劃。地方政府大規模匆忙上馬新興產業項目,正是看重其對上下游多個產業的提振作用,進而期望達到快速拉動地方GDP的最終目的。在技術短板尚存的情況下,國內新興產業在“拔苗助長”的短視中,加速淪為高風險、過度競爭的產業。

  文章稱,新興行業領域中存在“贏家通吃”的特征。因此,大量資本投入新興產業固然會導致一定的資源浪費,但只要最終能有一兩家企業走到全球市場前列,其整體收益回報就能夠彌補之前的投資損失。其間,行政力量介入的著眼點,並不在於總量控制與分布規劃,而應在於搭建信息平台和提供技術服務,讓潛在入圍者盡可能全面地掌控市場供求信息。

  傳統產業調控的諸多前車之鑒表明,對於競爭特色迥異的新興行業,調控政策切不可走“重規模、輕服務”的老路。放鬆市場無形之手,讓政府回歸服務角色,才是更加理想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