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知識產權死了,山寨活了

http://www.CRNTT.com   2010-05-21 08:58:00  


 
  知識產權保護薄弱照亮光明的山寨之路
 
  中國山寨能力讓外國公司聞風喪膽,技術引進遇難題  作為一個落後國家,趕超發展需要引進大量的技術特別是製造業實用技術。以世界上最有潛力的市場為籌碼,引進技術原本不是一件特別難的事情。但是,中國過分強大的山寨能力往往讓外國公司望而生畏。不是麼?大到汽車、輪船甚至飛機,小到手機、家電甚至鋼筆,山寨製造可能很快會對知識產權持有人構成衝擊。或許山寨製造的質量和性能仍不如正版,但強悍的價格衝擊力卻勢如破竹,往往蠶食知識產權持有人原有的市場。也難怪很多外國企業在與中國合作之前經常猶豫不決。 

   “中國製造”一大抄,“中國創造”路在何方?  假如自身知識產權難以得到保護,那麼企業為什麼要投入大量資源進行技術創新呢?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不能指望他們會因為要提升國家形象、為中國製造正名而進行自主創新,他們的目標是生存和發展。平均存活期不到五年的中小企業沒有太多心情去談論民族大義、國家尊嚴,他們只會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自己的生存方式。製造業生產過程和制成品的知識產權侵權證據難以搜集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加上中國相關執法力度不足,維權得不償失,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理性選擇自然是不進行自主創新,轉而走更加光明的山寨之路。

   “被山寨”率之高終損害中國製造長遠利益  考慮與中國合作的外國企業不得不將被山寨風險列為高危風險。最新的一個例子是高鐵技術,引進國外技術並吸收消化之後的中國高鐵已經開始走出國門,這些技術提供者要麼選擇成為中國高鐵的競爭對手,要麼選擇成為合作夥伴。在感慨中國製造業學習能力之餘,不妨擔憂一下未來中國高新技術引進的前景。的確,很多時候山寨在法律上不能確定為知識產權侵權,但這種聲譽的損失最終卻會損害中國製造的長遠利益。

   缺少優秀技術工人只靠山寨的中國製造能轉型麼?  另一個後果是企業對工程技術人員的重視度下降。山寨對工程技術人員包括技術工人的要求相對比自主創新要低些,山寨需要的是逆向工程,是模仿能力而不是創新能力。山寨能否成功技術不是關鍵,市場和管理能力才是關鍵。工程技術人員重要性下降必然會導致企業整體技術創新能力下降,人才也更趨於向非工程技術方面流動。沒有好的工程技術人員,沒有好的技術工人,只靠山寨,中國製造能轉型麼?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