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梁文道:中國奇跡遮掩了工人的苦難

http://www.CRNTT.com   2010-05-28 10:30:42  


這12條人命也許不“只”是富士康的問題,而是全中國工人處境的問題。
  中評社北京5月28日訊/“用‘中國模式’之類的美麗言辭去遮蔽工人個體的苦難固不足取;過度集中地強調富士康的特殊性,恐怕也會有見樹不見林之憾。何不把眼下的悲劇當成可以切入的樣本,一方面照穿‘奇跡’的蒼白,另一方面發掘個案背後的整體,從12條人命看見一整代中國工人的存在。”《東方早報》今天登載梁文道的評論“中國奇跡遮掩了工人的苦難”,內容如下:
 
  前兩天我在北京大學的“中國社會工作研究中心”看了一場電影,片名叫做《奇跡背後》,記錄了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家電公司RCA在台灣一座工廠的污染問題。“奇跡”指的當然是台灣在那個年代創下的“經濟奇跡”,“背後”則是工人與環境為此所付出的慘重代價。在看電影的時候,我忽然想起了一段埋藏已久的記憶:原來那家害得許多工人患癌致死的工廠離我家並不太遠,而我家附近也有一些大型的美資工廠。我想起了一條小河,每天下午5點左右會漸漸變紅,河面還浮著一層淡淡的煙,氣味嗆鼻。我想起了那些女工,每個人的樣子都很像,模糊不清。

  關於我親身經歷過的那段“奇跡”年代,我似乎只記得一堆和我沒有任何切身關係,但又非常宏大的字眼,比如說“十大建設”、“經濟起飛”和“東亞四小龍”。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我會忘了自己曾經聞過的氣味、曾經目睹的景象,卻記得一堆數字名詞與觀念?是什麼讓我對具體實在的“背後”視而不見,見而不存,卻留下了滿腦子抽象疏離的“奇跡”與“起飛”?

  我當然是要說今天的大陸,這座獨一無二的世界工廠,只不過現在的大陸與當年的台灣還是有點不一樣。在台灣,許多知識分子是在後來才取得了音量夠大的話筒,提醒大家奇跡背後是至今未合的傷口;在大陸,同一批學者前幾年還在批判中國走向市場經濟之後帶來了許多問題(例如遍地開花的“血汗工廠”),如今他們卻忽然告訴我們原來中國走對了。原來我們不是世界工廠,我們這叫“中國模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