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台灣知識分子扮演的角色

http://www.CRNTT.com   2010-06-30 11:32:59  


 
  台灣知識分子其實一直有公共討論的傳統,但後來知識分子都開始保持沉默,社會的和知識分子自身的原因有哪些?

  楊照:社會原因是,整個社會往娛樂化走。選舉在台灣本來就是一個娛樂事業,必須提供娛樂才有選票。這種氣氛下,沒人愛聽很認真很嚴肅的討論。另外一方面,知識分子自身也有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在政治勢力不斷輪替當中,知識分子跑去站邊就麻煩了。2000年,陳水扁在完全莫名其妙的情況下當選,這對台灣知識界是最大的打擊。因為過去知識界很多基本的立場就是反國民黨,可是反國民黨和親民進黨在2000年之前是同一件事。2000年,連陳水扁自己都沒有想到會當選,所有他身邊的人也沒想到會這樣,所有他身邊的人也都沒有做好當選准備。我記得,陳水扁發表完勝選演說,我回過頭說,接下來我們做什麼?在沒有准備的情況下,他把過去所有支持他的知識人全部拉進去,這些人也沒准備。統統拉進去之後,那些罵國民黨腐敗的人發現,我們想象的國民黨還是沒有真實的國民黨有錢。等到我們發現真相的時候,權力在我們手上,那我們要怎樣?我們是放還是幹脆留著自己用,這是很大的誘惑。那個時候真的是人不夠,能當官的都當官了。這麼多位置可以分,所有這些人都分到了,這就完了。這群人,你就不可能用知識人的角度看他們,他們就是官僚,開始做生意,開始有政商關系,我身邊朋友不知道有多少人就是這樣。那一撥死傷狼藉,那個傷害對知識分子特別大。馬家輝的新書《站錯邊》說,站錯邊的人,還勉強留下來當知識分子、公共知識分子。也可能,這群人是剛好沒有位置站隊。

  以前台灣學院知識分子與社會有比較良性的互動,這些年呢?

  楊照:台灣以前一直有一個傳統,就是學院知識分子在社會上很活躍,地位非常高,政府對他們也足夠尊重。在1980、1990年代,學院里的教授與社會最接近,但到了2000年之後情況完全改觀。台灣的大學現在是一塌糊塗,最大的問題是所有大學教授都在趕寫論文,完全沒有公共性,完全沒有過去那種知識分子的意義。可是一個教授在大學教書,不叫他們知識分子也挺怪的,所以後來有了公共知識分子的稱呼。台灣的大學在過去十幾年中大規模擴張,誰都可以辦大學,大學過剩,就出現資源不足,大家都搶資源。“教育部”分資源的方法是靠點數,制度性要求每個學校逼教授生產點數,只有足夠的點數才能夠拿到資源。每個教授都被逼著寫論文,教書都不算點數,也換不到錢。所以,台灣高等教育敗壞到不可思議的地步。最後學術生產就是從垃圾到垃圾。教授在學院里對學生的影響越來越小,整個學院機制完全敗壞了。但這個不能改變嗎?可以改變的,“教育部”可以鼓勵教授好好教書不要生產那些學術垃圾。學生的受教育動機已經不純了,而教授又不重視教書,你要怎麼去影響學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