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階級”是如何影響美國學生升學的

http://www.CRNTT.com   2010-07-06 10:15:47  


貧困在許多方面限制貧困家庭子女的升學機會和競爭力
  中評社北京7月6日訊/貧困在許多方面限制貧困家庭子女的升學機會和競爭力,現有的所謂“公平”考試和競爭程序,它們本身就已經包含著一些偏袒某些階級的潛在因素,並不能真正體現社會公正精神,現有一些優待貧困生的政策也不足以充分應對這一問題。南方網今日登載加州聖瑪利學院英文系教授徐賁的評論文章“‘階級’是如何影響美國學生升學的”,其內容如下:

  美國世紀基金會(Century Foundation)最近出版了新書《獎勵奮鬥者:幫助低收入學生在大學成功》。書中指出,在美國高等教育體制里,造成升學機會不公平的主要原因,是由收入形成的階級差別。在美國競爭最激烈的頂尖大學里,74%的學生來自前25%的富裕人口,只有3%來自後25%的人口。研究發現,最弱勢的學生和最占優勢的學生相比,在大學入學考試(SAT)成績上(滿分2400分)相差了784分。分析指出,在這784分里,只有56分是基於種族而造成差異,其餘的差異就是因為社會經濟地位高低而導致,高達728分。

  那麼,美國的前25%和後25% 包括哪些人呢?他們的“富裕”和“貧窮”指的是什麼呢?又是如何在影響他們子女入學的機會呢?

  美國的社會學家對美國的階級有不同的區分方法,一般採用五個階級的區分:頂層、上層中產、下層中產、勞工、窮人。頂層階級約占美國人口1%,家庭年收入超過35萬(美元,下同)(也有以超過50萬來劃線的),包括社會名流、名人、權勢人物,許多人擁有常春藤名校的學位,這些是控制和操縱資本的人,又稱“資本階級”。上層中產約占美國人口15%,年收入超過10萬。一般是有高於學士學位的專業人士。下層中產階級約占人口的30%-32%,專業或技術人員,家庭收入在35000到75000,或更高一些,受過大學或部分大學教育。勞工階級占32%,收入在16000到30000,受過高中教育,工作保障低。貧窮階級占20%,工資很低或靠政府救濟,收入大約18000,只受過不完整高中教育。

  如果按這個經濟收入的階級劃分,那麼74%學生來源的前25%家庭包括頂層、上層中產和部分下層中產階級。而3%學生來源的後25%則包括貧窮和部分勞工階級。另外的20%的學生應該是來自部分下層中產和勞工階級。

  在美國,家庭“富裕”主要是指收入而言的,但是社會學家們認為,除了可以用金錢計數的收入之外,還包括家庭的(祖傳)財富、教育、文化、社會地位、職業等因素。這些因素同樣影響著一個家庭實際可能歸屬哪個階級。對一個學生進入大學的機會來說,並不是家庭越富有競爭力就越強的。事實上,富人家的孩子也有學業、品行都很差的,是一些不學習不成器的紈絝子弟。錢財本身並不是學業優秀的必然原因。

  “富裕”是通過富裕家庭一般所具有的“文化”條件來影響學生的,包括重視教育、素質熏陶、價值培養等等。社會學家指出,家庭所具有的文化是具有階級特征的,是一種“階級文化”或者以階級為基礎的文化。階級文化影響一個家庭中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教育子女的方法、如何與異性交往和擇偶婚嫁、趣味愛好、偏好和習慣等等。父母的觀點、作風、待人接物等等對孩子有重要影響,孩子從小在家庭里潛移默化地從一個自然人逐漸變成一個社會人,早期培養的習性有長遠、深刻的塑造作用。

  在美國,階級文化一般分成“專業人員中產階級”和“勞工階級”兩種,這兩種文化價值對孩子的教育成長有相當明顯的不同影響。不同的價值觀與不同性質的職業工作有關聯,中產階級的職業一般具有“獨立、變化,與人或信息打交道”等特征,而勞動者的工作則“被嚴格監督,機械重複”。把職業工作所養成的價值觀傳遞給子女,會影響他們的言語行為和學校表現。有研究發現,專業中產階級家庭較能鼓勵孩子的好奇心、獨立思想、自由表達,而勞動階級家庭則會要求孩子合群、服從權威。前者較重視內在素質,如個性、知識、品位,而後者則傾向於外在價值,如外表、衣著、禮貌。前者比後者對婦女較有平等意識,較少堅持職業的性別差別,在教育孩子時也較能說理,很少有打罵和羞辱孩子的行為。

  富裕家庭能夠為子女提供一些直接可見的學業幫助,如送孩子去好學校、接受SAT考試輔導、從事課外活動(體育、音樂、美術)、參加文化活動(博物館、展覽會)、到外地旅遊增長見識、接觸不同的人群,開闊眼界。作為大學入學考試的SAT成績只是升學條件的一部分,其他兩個部分也同樣非常重要:高中時期各科平均成績和課外活動。貧困家庭家長迫於生計,無暇經常在細節上顧及子女教育,因此子女往往各科平均成績偏低和缺乏好的課外活動,這兩個方面的欠缺都會直接對他們的入學機會有負面的影響。

  競爭激烈的頂尖大學在接收學生前,往往會有某種形式的面試,考查學生的素養、興趣、志向、思考方式、知識面,也考查他們表達自己的能力、聽別人說話的態度、討論問題的方式等等,這些都是貧困家庭的學生難以突擊準備的,他們在家庭中接受的階級文化往往會反映在這類面試對答中。在以中產階級價值觀定位的美國高等教育體制中,貧困階級文化會受到歧視,甚至排斥,這也不利於貧困子弟在面試中得分。

  貧困在許多方面限制貧困家庭子女的升學機會和競爭力,現有的所謂“公平”考試和競爭程序,它們本身就已經包含著一些偏袒某些階級的潛在因素,並不能真正體現社會公正精神,現有一些優待貧困生的政策也不足以充分應對這一問題。美國的教育研究者對此提出批評,並要求國家教育政策認真解決這個問題,並有所作為。這對有類似問題的其他國家應該可以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