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競爭力的衝擊如何得以最小化

http://www.CRNTT.com   2010-07-09 07:18:14  


 
  在繁榮時期,工資、土地等成本上升的壓力本來就大,如果再加上本幣升值,由此形成的成本上升壓力將過大而迫使訂單、生產較多地向別國轉移,中國競爭者也會主動充分利用這個機會搶奪中國的市場份額。而且,此時股市和房地產等資產市場泡沫本來就較大,並因此而有損於製造業競爭力,本幣升值又將從市場預期和逼迫資本退出製造業轉入資產市場兩條渠道助長資產泡沫,形成惡性循環。眼下正值中國湧動加薪潮,一些外資機構聲言要轉移生產,不少海外主流輿論也興高采烈地談論中國“世界工廠”地位即將終結,我們必須防止多方面壓力重叠造成預期“自我實現”。但在危機衝擊時期,危機淘汰競爭對手效應將改變這一切。

  文章稱,所謂“危機淘汰競爭對手效應”,指的是在世界性經濟危機期間,所有企業都難逃衝擊,但宏觀經濟穩定性較好國家的企業將有更多機會幸存下來,對於幸存企業而言,危機發揮了為他們淘汰競爭對手的作用,訂單總量雖少,但更多地轉移集中到了幸存企業,反而推高了他們的市場占有率,其增長率超過競爭對手的幅度擴大了。一旦步入經濟復甦,幸存企業就比危機前境況更好。中國的宏觀經濟穩定性優勢,並不僅僅體現在財政收支穩健性、國際收支穩健性等指標上,也體現在作為大國而天然享有的較強宏觀經濟穩定性上面。在外部市場遭遇危機衝擊之際,巨大國內市場賦予中國產業及對外貿易的一大優勢,是出口企業能借助國內市場彌補出口市場損失而渡過難關,從而贏得相對於海外競爭對手的優勢。如TCL集團2009年銷售收入從2008年的379.61億元提高到429.19億元,增長14.9%,但由於金融危機,香港和海外銷售收入折算成人民幣還略有減少。

  文章認為,依靠更強的宏觀經濟穩定性,在危機衝擊之時實現人民幣變相升值,就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本幣升值對中國製造業競爭力的衝擊,因為此時我們的成本固然相對上升,但海外競爭對手已成批倒下,訂單只能集中到中國來。在這一輪全球經濟金融危機中,這種效應已有所體現,勞動密集型產業出口降幅低於出口總額降幅,較早實現止跌回升,部分原因就在於此。

  不僅如此,在危機真正淘汰了中國產業的海外競爭對手之後,我們的產業又可以利用危機後投資成本較低的時機到他們所在的國家去開展投資,把未來的海外生產基地掌握在自己手里,屆時就可以在不可避免的產業轉移發生之際依然享受到相關利益,損失部分GDP而增加GNP。所以,在危機時期的變相升值,還有利於我們掌握跨國轉移的生產能力的所有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