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的知識和財富“退出”潮說明了什麼?

http://www.CRNTT.com   2010-07-27 11:30:31  


 
財富的退出表明對體制的不信任

  財富的“退出”也有幾乎同樣的背景。歷史上,移民的大多是社會的底層,是貧窮得生活不下去的社會群體。但這一波移民的主體則是(上層)中產階級。而中產階級作“退出”的選擇,也同樣說明了這個群體對有關現存制度體系正在失去信任。

  中產階級是改革開放的產物。這個群體的“退出”很難理解,因為中國是當今世界上少數幾個經濟發展強勁的國家。從發財致富的角度,他們沒有任何理由作“退出”的選擇。實際上,很多作了“退出”選擇的人仍然離不開中國。他們把在中國積累起來的財富和家庭成員安居在海外之後,還是繼續在中國發財致富。只不過是今天賺了錢,明天就存到海外。這表明什麼?表明他們對有關體制的毫無信任感。

  實際的情形也是這樣。改革開放培養出來一大批民營企業家,造就了這個中產階級群體。之後,中國修改憲法和法律來保障私人財產權利。執政黨也隨之向這個群體敞開大門,接納他們參與政治。這是中國體制轉型非常成功之處。但在執行層面,憲法和法律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紙空文。私營企業仍然受種種政策的限制,發展空間有限。更值得注意的是,一旦發了財,就會被各級權力者所盯上。一旦被權力所盯上,再多的財富也是無力抵抗的。權力者往往能夠用各種方法把財富者迫害得家破人亡。在另外一些情形中,權力者不作為,過度“親商”,和資本一體,造成了收入差異過高,社會高度分化,結果仇富心理流行於一些社會階層,有產者感覺到不安全。在這樣的情況下,財富自然會作“退出”的選擇。中國的中產階層規模本來就不大,隨著中產群體選擇“退出”,中國社會的底層群體必然擴大。這也是當前中國的一個趨勢。

  回到赫希曼。根據赫希曼的研究,如果人們選擇“退出”,那麼結果就是“聲音”的消失,而“聲音”的消失的結果,就是體制改革壓力的消失,這樣一個體制就會走上衰落的不歸路。簡單地說,隨著知識和財富的“退出”,中國的內部改革就會變得越來越困難。和其他社會一樣,知識和財富是中國社會上最有能力發出“聲音”的兩個群體,一旦這兩個群體選擇“退出”,改革必然缺乏動力。

  再者,人們還可以繼續問,在知識和財富“退出”之後,中國還能留下什麼?這個問題似乎很簡單,那就是:愚昧的權力和持續的貧窮。這兩者是因果關係,持續的貧窮是愚昧的權力的結果。權力具有建設和摧毀兩面性,它可以創造世界史上的經濟奇跡,可以在短時期內造就千萬富人,可以建設巨大無比的大學城,但只要權力的目的是為了更大的權力,那麼權力則可以毀滅一個經濟奇跡,迫走財富和知識,摧毀一個教育系統,結果社會總體還是繼續貧窮。在很長時間裡,人們把權力的創造功能發揮到了極致,但忽視了如何通過改革制度來遏制權力的毀滅特性的問題。如果權力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那麼改造和改革權力體系,很顯然是中國目前和今後長期所面臨的最棘手的挑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