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中國改革政策的困局

http://www.CRNTT.com   2010-08-03 11:20:37  


 
經濟發展以社會解體為代價

  最後,正如壟斷央企在國企改革中堅如磐石的壟斷地位,國家工作人員的福利體系,也儼然成為“市場化”的社會領域“改革”的禁臠。最有權勢的階層不需要承受市場化之痛,反對市場化的聲音當然也就有限。當前的中國,在經濟領域市場化不足的同時,社會領域已經過度市場化。雖然價格 “雙軌制”已然消失,但以行政壟斷和福利特權為標誌的另類“雙軌制”,在社會經濟兩個領域仍然並行無礙。

  正是在這樣一種發展模式的主導下,中國在經濟取得高速發展的同時,社會的解體也在加速。高速的經濟發展是以社會的解體為代價的。社會解體表現在各個方面,但最顯著表現就是近來高漲的社會暴力,尤其是個體化的社會暴力。暴力發生在社會和政府之間、社會和資本之間、社會與社會之間。這些角色之間的暴力已經充塞媒體。

  但這裡有兩點特別值得注意。

  第一,分散化的地方資本或者政府的暴力,已經導致了社會個體化的暴力。中央政府政令和地方政府各個方面行為的衝突與脫節現象越來越嚴重。在中央三令五申地強調和諧社會的同時,地方政府製造著無窮的矛盾和衝突。當地方政府和資本結合在一起的時候,要麼導致地方權力的極權,要麼就導致資本的極權。同時,以穩定為名義的社會控制,導致社會集體行為在很多場合變得不可能,社會個體就會訴諸於個體暴力,來對抗地方權力或者資本。

  第二,更為嚴重的是,在暴力背後隱藏著社會對政府和資本的極度的不信任。政府部門生活在權力的城堡裡面,免受市場力量的衝擊,資本有賴於自身財富或者“權力資本”,可以從容應付市場,但普通老百姓面對無情的市場力量則無可逃遁。這種分配格局有悖於基本的公平正義原則。社會和政府、資本之間的不信任度加劇,社會的暴力程度也隨之加劇。當社會失去對政府的信任的時候,政府治理失效也就很容易理解了。無論政府做什麼,都贏得不了社會的認同。當然,社會的不信任,也是政府的政策失效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當社會暴力足以威脅公共安全和社會穩定的時候,中國的中產階級(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民營企業家)已經開始逃離本土,用各種方式移民到被認知為比較安全的社會。更令人擔憂的是,當政府不能減少或者消解產生暴力的深層次問題的時候,只能強化暴力工具來強行控制暴力。這就很容易走上以暴制暴的道路。

  很顯然,發展並非一定要通過改革的,但只有通過改革而獲得的發展,才是積極的發展,才是既有利於社會穩定,且在經濟上也是可持續的發展。西方的發展經驗也是這樣。早期馬克思和狄根斯所描述的發展也是非常高速,但其對社會的破壞導致了長久不息的工人階級運動。只有後來通過政治和社會改革,西方才實現了有利於社會穩定的發展。從原始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到後來的福利或者人性化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不是資本和市場本身邏輯發展結果,而是政治和社會改革的結果。改革的結果就是社會得以保護,市場得以進一步深化,社會發展與經濟增長實現雙贏。

  很顯然,如果不能脫離這種惡性循環,中國各方面的局勢會變得越來越嚴峻。好幾年前,政府已經提出了“什麼樣的發展?”的問題。這個問題提得很好。沒有人會懷疑進一步改革的重要性。中國目前的局勢,就是因為不改革或者改革不足造成的。沒有改革,既得利益集團就會繼續憑借其本能,繼續以破壞社會的方式來求得經濟的增長;沒有改革,社會也會繼續感到無力和無助,繼續其各種具有破壞性的抗爭或者暴力。這種局勢表明,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後的今天,改革已經變得越來越迫切。不改革,沒有任何出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