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孩子們為何更喜歡民國時的語文課本?

http://www.CRNTT.com   2010-11-26 10:32:00  


葉聖陶主文、豐子愷插畫、1932年版《開明國語課本》重印收獲好評一片。
《開明國語課本》第一册第一課
  中評社北京11月26日訊/ 近日,葉聖陶主文、豐子愷插畫、1932年版《開明國語課本》重印本賣斷市了,連出版社都沒貨。同期重印的老課本系列在網上收獲好評一片,引起不少學生和家長熱議。《開明國語課本》,還有《世界書局國語讀本》和《商務國語教科書》,是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5年重印的。前者在1949年前共印了四十餘版次。

   家長們熱議的話題很簡單:為什麼現在的學生會那麼喜歡78年前的課本,卻不喜歡現行的課本?答案也很簡單:民國語文教材更貼近孩子們的心理,更能引起他們的共鳴,而現行教材則高高在上,超過了孩子們的接受年齡,其中還有一些做作和虛偽的東西。

  與其說家長和孩子的選擇是對教育行政部門的鞭策,還不如說是給現行教材編寫者一記響亮的耳光。當然,現行編寫者一定會覺得委屈,因這耳光實在應該抽向將教育當作意識形態工具的主政者臉上。

  新中國成立之後,語文課本有過多次改革,雖然其中的政治意味越來越淡,但高高在上的說教依然存在,這是造成教材失敗的一個根本原因。

  我們的小學課本經常教導孩子們要愛祖國,但是小孩子並不能理解“偉大祖國”的真正含義。小孩子真正好奇的是他周圍的世界,這個時候,最需要教給孩子的是要愛爸爸媽媽、愛身邊的人,要學會怎樣與人相處。小時候教好了他能夠理解的東西,長大後他自然能理解什麼是偉大的祖國,應該怎樣熱愛偉大的祖國。正所謂:沒有小我,何來大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