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貨幣政策轉穩健針對哪三大現象?

http://www.CRNTT.com   2010-12-16 08:34:32  


 
  中國成全球流動性“蓄水池”

  美國推出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之後,美元大跌,市場擔心全球流動性過剩狀況進一步加劇。而有關“人民幣匯率低估”的言論也是不絕於耳。

  “主要發達國家持續實施量化寬鬆政策,在人民幣升值預期持續增強的情況下,國際流動性持續流入國內,在加大物價和資產價格上漲壓力的同時,也增加了流動性管理的難度。”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胡曉煉如此表示。

  今年以來,老百姓感受最深的莫過於國內物價上漲。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0月份CPI同比上漲4.4%,漲幅創25個月來新高。其中,新漲價因素占3.0個百分點。

  今年三季度開始,中國外匯占款呈現出快速增加態勢。逐月激增的外匯占款背後,藏匿著熱錢大量湧入的身影,並進一步加大國內基礎貨幣供應量,導致通脹壓力加劇。

  中國人民銀行統計顯示,截至10月末中國外匯占款達218454億元,較上月增加5190億元,創出30個月來新高,僅次於2008年4月新增外匯占款5251億元的歷史最高紀錄。

  在流動性過剩的背景下,大量資金尋找投資方向,農副產品領域也成為炒作的對象。從“豆你玩”、“蒜你狠”,到天價“黑茶”,都有“游資”瘋狂炒作的影子。

  如何根治流動性過剩?

  除了“游資”的過分流入增加了中國的貨幣流動性之外,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國政府不得已採取了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為應對危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全國人大常委、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指出,過於寬鬆的貨幣信貸環境雖減緩了世界金融危機對國內的衝擊,但也惡化了調結構、轉方式的貨幣環境。

  “當前的流動性過剩不僅僅是輸入型的過剩,更多的還是結構性的,和中國經濟發展結構的深層次矛盾有關。” 國家信息中心世界經濟研究部副研究員張茉楠表示,長期以來,中國一直採取投資出口型的經濟增長方式,而投資則需要大規模的信貸包括貨幣投放作為支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