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兩位現代中國治曲名家的人生際遇

http://www.CRNTT.com   2011-02-06 09:22:15  


著名學者盧冀野
 
  吳梅三大弟子中,除任中敏和汪薇史(經昌),還有一位自署“江南才子”的奇人,此人就是盧冀野,即盧前,原名正坤。從學術經歷看,盧冀野與任中敏同為現代中國治曲名家,有人甚至認為盧是“嚴格按照古典戲劇格律創作作品的最後一位劇作家”(朱僖語)。盧冀野與任中敏同為吳門弟子,一傳其詞,一傳其曲,也是“曲學社”的成員。盧冀野是南京人,任中敏是揚州人,前者小後者八歲,兩人交誼篤厚,猶如手足。

  盧冀野是一位有著“赤子之心”的人,“在任何場合,只要有冀野在座,每個人都會感覺輕鬆愉快”(謝冰瑩《記盧冀野先生》,台灣《傳記文學》第二卷第五期,頁23)。盧冀野以肥碩著稱,堪比傅斯年。張恨水開玩笑說:“冀野辭藻無倫,而身體肥碩,可贈以詞:‘文似東坡,人似東坡肉’”。盧冀野喜縱談,“突梯滑稽,不世玩恭”(張友鸞語),豪於飲,喜於煙,“在小胡子下面,老是含著一支香煙,這是他的標記”。其酒量之大,在朋友圈中無出其右者。易君左是其生前好友,詩謂“一枝絕妙生花筆,不在詩邊在酒邊”,可見盧氏“嗜酒如命”之態。 

  與性格豪放的盧冀野相比,任中敏是一位中規中矩之人。他創辦漢民中學,事無巨細,“要辦的事,細微末節也寫在紙上,不准稍有出入”。其獨子在漢民中學就讀,因觸犯校規,竟逼其轉學。性格上的差異,並不影響任、盧二人在學術上的合作與交往,兩人對散曲之研究,或有超越業師的視野,鄭振鐸嘗謂:“友人任中敏、盧冀野二先生於此最為致力,中敏的《散曲叢刊》實集十餘年來散曲研究的大成。” 

  盧、任二人對各自的家鄉情有獨鐘,多有文字留下。時在滬上創辦《十日》雜誌的張佛千說過這樣一件事,彼時他每月自上海往南京一二次,盧冀野也返家省親,“總陪我約二三文友到玄武湖莫愁湖雨花台掃葉樓等處茗座。一次他告我,二北(任中敏)說揚州好,作《揚州一半兒》曲。他說南京好,也作《南京一半兒》曲……”(張佛千《再記江南才子盧前》,台灣《傳記文學》第三卷第二期,頁23)。

  盧冀野深知任中敏熱愛家鄉揚州,這首散曲小令以“風光何必數揚州”為首句,一再調侃任中敏的“幾生修到住揚州”,鼓吹南京,不遑多讓。在盧冀野眼中,莫愁湖堪比“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台直到山”的瘦西湖,正所謂“艇子飛來正好留,兩溫柔,一半兒斜陽一半兒柳”;玄武湖畔的艶跡與情致,豆蔻含羞的誘人玉笋,抑或清涼山斜來的秋葉,“無事相攜掃葉樓,盡兜留,一半兒斟茶一半兒酒”。這首《南京一半兒》,實為戲作,知道的人可能並不多。張佛千稱“可作南京掌故資料,將來可入南京市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