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謹防輸入型通脹的雙重效應

http://www.CRNTT.com   2011-03-10 08:51:37  


 
  輸入型通脹壓力漸趨剛性

  文章分析,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深入,中國參與世界經濟的程度進一步加深,對外貿易依存度逐步提高,中國經濟受到世界經濟的影響越來越大。目前中國對外貿易依存度超過60%,體現在各主要大宗商品上,原油逼近55%,鐵礦石達到60%,大豆接近80%,棉花超過30%,決定了中國輸入型通脹壓力漸趨剛性,國際市場價格變動通過國際貿易、貨幣供給、成本傳導等途徑,對中國物價的影響越來越明顯。

  經濟結構失衡是通貨膨脹向國內輸入的隱患,而經濟結構失衡和經濟發展方式粗放是當前中國經濟運行中亟需解決的問題。中國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產生了很多積弊,經濟結構失衡嚴重,原材料、能源資源以及糧食等結構性短缺,在國內供給無法有效增加的情況下,只有通過進口調節平衡。但是,當國際市場上中國進口需求占據較大部分的原材料、能源資源以及糧食價格上漲時,國內市場上與這些商品相關的上下游產品價格攀升,導致物價上漲壓力進一步傳導和擴散。

  通貨膨脹歸根結底都是一種貨幣現象,管住貨幣意味著抑制通貨膨脹成功了一半。但是,在中國控制貨幣供給面臨很大困難,基礎貨幣投放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外匯占款,這些高能貨幣通過貨幣乘數放大會演變成巨大的流動性。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選擇維持規模較小的外匯儲備,減輕外匯占款帶來的流動性過剩壓力,但是這樣就意味著我們在國際金融市場巨大的匯率風險面前幾乎赤手空拳,最後有可能在國際貨幣危機的狂風驟雨中被卷走一切。所以,兩害相權取其輕,我們只能暫時選擇忍受流動性泛濫的代價,付出治理通脹的高昂成本,來維持龐大的外匯儲備,以維護中國金融安全。

  多管齊下治理輸入型通脹

  文章認為,治理全球化背景下的通脹,必須避免輸入型通脹壓力與國內物價上漲相互叠加,預防國際通脹環境的“發酵效應”,以免造成通脹的持續壓力。中國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促進宏觀經濟健康平穩運行,這是阻斷通貨膨脹向國內輸入的根本途徑。繼續通過各種貨幣政策工具控制外匯占款的投放,將匯率政策納入到貨幣政策框架下使之從屬於貨幣政策,注重對外匯儲備的預測來加強基礎貨幣調控,在保持匯率穩定的同時對匯率失調給予足夠重視。

  在人民幣升值預期強勁的情況下,要給市場一個相對穩定的匯率信號,而不是按照市場想象的空間和幅度來調整匯率,使市場相信政府捍衛匯率政策自主性和穩定性的決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