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丁力:中國外交須走出自己畫的怪圈

http://www.CRNTT.com   2011-07-17 09:36:12  


 
  在這個背景下,軍事是中美關係中的一塊近似空白區,雙方缺乏了解和信任。每當兩國出現齟齬時,中國首選的抗議方式通常是中斷軍事交往。這說明,決策者們認為,雙邊軍事關係本來是可有可無的;或太重要了,以至在外交抗議時作為王牌首先打出。

  這次,中國展示了一些較好的裝備,以表達善意。其實,中國更像是剛進入青春期的少年,在一群瘦小夥伴們和一位壯漢的共同催促下,略有不安地向壯漢展示正在發育的身體。他還不夠健壯,但很少有人懷疑他也將成長為壯漢,即使他在大補地溝油、蘇丹紅、三聚氰氨等各種“具有中國特色的”“食物”。馬倫甚至說中國已經是大國了。

  雖然是走馬觀“華”,馬倫還是看到了一些有價值的東西。這次訪問或許會加強中美軍方的相互了解,但無助於改善中國的周邊環境。例如,在南海糾紛中,美國支持東南亞國家對抗中國。據外電報道,陳炳德批評美國軍機在中國邊界約25公裡處偵查,在南海舉行聯合演習。馬倫說,這些行為都符合“國際準則”。在黃海、東海、台海,美國的立場也不會改變,聯合演習、售台武器都將繼續。

  美國是北美國家。如果美國不能在歐亞大陸及其周邊地區保持強大的軍事存在,它的國際地位以及相應的國家利益就無從保證。這個目標需要很多國家的配合,它們配合的原因則是它們需要美國的支持。即使這些國家沒有需要,美國也要為它們創造需要。在這件事上,中國不必配合美國的戰略目標。

  美國利用遍布全球的軍事存在推進國家利益。中國也可以這樣做,以目前的實力在周邊地區最可行。這應是中美博弈的主要方式。問題是,哪個國家願意和中國站在一起?

  我們必須清楚,雖然美國在歐亞大陸創造對它的需要,卻不是為了包圍中國。這樣做的成本太大,收益卻很不確定。況且,美國也難以找到願意包圍中國的夥伴,目前一個都沒有,而三四個周邊國家都不足以對中國形成包圍圈,必須更多。中美相爭,周邊國家得利,於是馬倫來安撫中國;中國與周邊國家相爭,美國得利。對當前的局勢,美國和周邊國家都應該滿足了。中國不是鷸就是蚌,做不成漁翁。中國必須走出這個怪圈,同時又不損害本地區的繁榮。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