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德國模式”在西方成一枝獨秀

http://www.CRNTT.com   2011-09-15 10:24:43  


 
  上世紀90年代兩德統一,西德的社會保障體系擴展到前東德地區,德國經濟陷入近10年的低迷。過高的福利保障增加了國家的財政負擔,從1991年算起的11年間,德國政府債務整整翻了一番,企業的負擔也很重。
 
  德國前總理施羅德上任伊始就提出要進行“痛苦的、大刀闊斧的改革”。比如,失業保險金和社會救濟金將合為一體,領取者必須無條件接受勞動中介機構介紹的任何合法工作;從2006年起,將縮短失業金的領取期限,以刺激重新找工作的欲望等。
 
  默克爾上台後秉承了這一思路,同時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比如,金融危機爆發後允許企業消減工作時間,政府對職工收入予以補貼,避免企業解雇員工。總而言之,通過這些與時俱進的改革,德國實現了經濟和社會發展方式的轉變,推動實體經濟的活力,奠定了應對金融危機、歐洲債務危機等挑戰的基礎。
 
  繼承去年經濟發展的良好態勢,德國政府預測其經濟今明兩年將分別增長2.6%和1.8%。 一些西方媒體認為,德國走出金融危機陰影、實現快速復甦得益於其“良好規範”的經濟秩序,這遠比“自由放任”的“盎格魯.薩克遜”模式要得力。(作者曾駐歐6年,其中兩年在德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