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如何看待屠呦呦獲獎?

http://www.CRNTT.com   2011-09-26 10:00:33  


本屆拉斯克醫學獎得主屠呦呦
  中評社北京9月26日訊/9月24日,80歲高齡的中國科學家屠呦呦領取了有“諾貝爾獎風向標”之稱的美國拉斯克獎,前幾天她還榮獲了葛蘭素史克中國研發中心生命科學傑出成就獎。屠呦呦一時風頭無兩,被稱為“最接近諾貝爾獎”的中國女性。

  而在此不久之前,另一位新聞人物——落選中科院院士選舉的北大生命科學院院長饒毅,曾與另外兩名作者聯合撰文《中藥的科學研究豐碑》,介紹了屠呦呦發現青蒿素的成巨大成就。並稱屠呦呦如果獲獎“將有利於中國和世界認識中藥是尚未充分開發的寶庫”。

  如何看待屠呦呦獲獎,如何看待中醫藥的未來前景?

  ■ 青蒿素之成功,應歸功於現代醫學,並非中醫藥

  青蒿素是如何發現的?效果如何?

  青蒿素的發現,源於一個非常“中國特色”的決定。在上世紀6、70年代的越南戰場上,由於瘧疾的流行,作戰雙方的士兵紛紛感染瘧疾,嚴重地影響了部隊戰鬥力,惡性瘧原蟲的出現更成為當時瘧疾防治的主要難題。由於北越政府缺乏相應的研究機構和科研條件,他們只能轉而求助於中國。

  1967年5月23日,在毛澤東和周恩來的指示之下,來自全國各地的科研人員聚集北京就瘧疾防治藥物和抗藥性研究工作召開了一個協作會議;一項具有國家機密性質、代號為“523項目”的計劃就此啟動了。該項目組織了來自60多個研究機構和單位的500多名研究人員參與,項目的目標是要盡快研製出能抑制瘧疾的藥物。

  在這個持續多年的項目攻關中,來自中醫科學院北京中藥研究所的屠呦呦領導的小組最先取得了明顯的成果,率先從植物青蒿中提取了對鼠瘧、猴瘧原蟲抑制率達100%的有效提取物,並將成果展示給了其餘的科研小組。隨後,山東、雲南等地的研究所也獲得了非常有意義的研究成果。

  最終,集合舉國之力,有著成熟治療作用的青蒿素被中國人發現並推廣到了全世界。在19世紀發明的奎寧及其衍生物面對惡性瘧原蟲的抗藥性越來越力不從心的時候,青蒿素及相關衍生藥物的誕生,給全世界遭受瘧疾折磨的患者帶來了福音。“拉斯克臨床醫學獎”的頒獎詞稱,青蒿素的發現挽救了全世界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數以百萬計的生命。這確實是中國人對全世界的巨大貢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