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孔子和魯迅誰更代表中國文化

http://www.CRNTT.com   2012-04-18 14:32:06  


魯迅
 
  教學之惑

  只教會老外包餃子沒意義

  “世界各地的孔子學院里,我們花了很多精力去教老外怎麼打太極,怎麼包餃子,但收效甚微,老外對中國文化和思想的認同度並沒有多大的提高”,陳思和認為,對老外來說,即便會包餃子,也不見得有多少人真正懂得餃子在中國文化中的含義。

  對此,作為孔子學院項目的主管領導之一,許琳也表示贊同,“孔子學院要從單純的漢語教學中走出來,在文化、法律、政治和經濟等方面加強與西方的交流,爭取成為一個具有活力的綜合性文化交流平台。”

  據悉,早在幾年前,有不少孔子學院除了教漢語,已經開始嘗試用新的教學方式上課。在波蘭,克拉夫孔子學院近年來通過組織一系列具有濃郁的中國特色的文化活動,比如“春節慶典”、“中國詩歌吟賞會”以及“中國文化影像展”等,吸引越來越多的波蘭當地居民前往孔子學院體驗中國文化的魅力。

  從孔子到魯迅

  中國文化亟待被重新定位與認識

  據了解,造成這種困境的首要原因,是在“究竟要向世界展示自己怎樣一種文化”的問題上還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曾有一名德國漢學家就提出孔子和魯迅,誰才真正代表中國?“中國投入了那麼多人力物力、在全世界範圍推廣漢文化,這個文化載體的名字為何選擇叫‘孔子學院’,而不是‘魯迅學院’呢?”

  8年前,中國開始到世界各地大規模興建“孔子學院”,以此作為傳播中國文化的平台。“孔子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偶像,而魯迅則是中國近現代文化的旗幟”,陳思和說,這位德國漢學家所提出的問題,切中了對中國文化再發展思考的要害如何將中國的古代傳統文化和近現代文化銜接?我們究竟要向世界展示中國的哪一面?

  “孔子和魯迅是兩種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符號。如果處理不好,就會造成文化的割裂”,對此,陳思和提出,當下棘手的問題,就是通過用新的文化傳承方式避免文化割裂的發生。

  “一直以來,我們都是以師承的方式,將傳統文化代代相傳。其實,從傳統文化到現代文化,更多的是需要鬥爭、裂變和反思。在激烈的碰撞中,發展出適合這個時代的新文化”,陳思和表示,當今最缺少的就是對文化發展的反思與批判,而這種傳承方式,卻能將傳統文化的精髓與現代文化最充分地融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