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馬英九海基會新廈明潛語言有何意涵?

http://www.CRNTT.com   2012-05-19 09:05:33  


 
  不知這樣的“陣容”,是出自海基會發出的請柬安排,還是來自馬英九及其幕僚對出席新廈啟用儀式陪同名單的規劃?因為由軍事及安全部門的巨頭出席旨在“化干戈為玉帛”的海基會新廈啟用儀式,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現狀和前景都似是極不合拍,甚至還會令人產生“倒退回當年兩岸軍事冷戰對峙狀態”的錯覺。

  如果說,胡為真的出席,按照《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二條第四款關於“總統為決定國家安全有關之大政方針,得設國家安全會議及所屬國家安全局,其組織以法律定之”,及《國家安全會議組織法》第二條“會議定位”關於“國家安全會議,為總統決定國家安全有關大政方針之諮詢機關。前項所稱國家安全,系指國防、外交、兩岸關係及國家重大變故之相關事項。”的規定,兩岸關係事務是“國安會”負責的業務之一,也就說得過去的話;那麼,高華柱的出席,則似是令人難明所以。

  實際上,在過去實施“戒嚴”及《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之時,兩岸關係事務確實是與軍事對峙緊密關連的,因為當時的“國策”就是“反攻大陸,還都南京”,因而實行類似現在朝鮮“先軍政策”的軍事體制,連“金門談判”也是由軍人參與並“監談”。但自大陸方面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告台灣同胞書》發表,及台灣方面的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之後,海峽兩邊都將兩岸關係事務的定位為非軍事狀態,並朝著結束國共內戰的方向發展。在“胡連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中,更是將“促進終止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列為第二次序,僅次於“置頂位置”的“促進盡速恢復兩岸談判,共謀兩岸人民福祉”,並明確地指出國共兩黨及兩岸當局都應“促進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建構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架構,包括建立軍事互信機制,避免兩岸軍事衝突。”為此,馬英九去年十月在“總統”競選過程中,還表明將在第二個“總統”任內,將與對岸進行洽簽“兩岸和平協議”的談判。

  但在此時此際,“國防部長”竟然出現在主要職掌為進行兩岸關係的海基會的新廈啟用儀式上,則不禁令人有與上述精神背道而馳的感覺。如果高華柱是趁此機會,表達與大陸解放軍談判或有所默契地共同捍衛南海領海主權,及保衛釣魚島,當然是符合兩岸關係事務的情境背景,並更為符合馬英九當年在美國哈佛大學修讀法學博士學位時,是研究東海大陸架及釣魚台的主權歸屬,後來據此博士論文出版《從新海洋法論釣魚台列嶼與東海劃界問題》一者的學術背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